时近北京的入汛时节,北运河管理处调度运行科科长王云海异常忙碌,除了防汛准备、预案、演练等诸多事务,还包括与河北省廊坊市水文勘测研究中心、香河县水务局等的京冀防洪、通航联调联动交流研讨会。“这是在大运河通航之后新增加的工作内容。”去年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通航,标志着北京市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航道。而大运河京冀的全线通航,也是京津冀协同治水的生动注脚。通航后两地水资源联调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大运河北京段下游28.7公里的沿岸“颜值”不断升级,“一轴、两带、两山、十三节点”的运河风景线逐渐形成。
来到通州区大光楼,走上七孔桥,向北放眼望去,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通惠河、运潮减河等五条河流交汇形成的广阔水面令眼界豁然开朗。而岸边“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点明了此处的特殊地位。“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北段的统称,千百年来,这条河是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有着万舟骈集、千帆竞发的漕运盛景。”王云海指着北运河说道。
曾经的北运河位于“九河末梢”,承担着北京城区90%的排水任务。尽管常年有水,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北运河的水质逐渐恶化,甚至一度处于劣Ⅴ类,成为几乎无生机的排洪河道。“在总书记发表226讲话之后,北运河流域水系的综合治理就驶上了快车道。”王云海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随着沿线排污口逐步关停,河道疏浚拓宽,重建甘棠、榆林庄、杨洼三座船闸,小流量常态化补水等治理举措陆续开展,北运河彻底恢复了生机。
在五河交汇处离岸很近的水面上,一个形似转盘的设备引起了北青报记者的注意,北运河管理处水环境管理科科长王子龙介绍说:“这个设备是水环境‘侦察兵’,它们可以24小时在岗,实时监控回传水环境质量数据,第一时间反馈问题。”
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在北关分洪闸下,几道橘红色的绳索浮在水面颇为醒目。“这就是在五河交汇处设置的拦污索”,王子龙说,“之前,聚在闸口的水面漂浮物在提闸时就直接流到了下游。现在,我们在河道的重点区域及航道设置了数道拦污索,对水面漂浮物就地拦截,逐级打捞,不让垃圾出界”。
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周洪利表示,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从2013年启动,沿线排污口逐步关停,消减入河污染源。同时,视河道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清淤整治。2017年起,北运河管理处还对河道进行了绿化景观提升,不断完善水生态系统,“所有的治理措施都是成系统、渐进式的,最终要实现重要河湖水系的长治久清”。周洪利说,经过几年的截污治污后,目前的治理开始注重使用生态手段,“比如我们一直在试点将硬质护砌逐步改造为生态护坡。同时,增殖放流,投放滤藻型鱼苗,控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质向好。此外,大量补种沉水植物,既能起到净化水质、改善环境作用,同时也为水生动物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栖息地”。
据了解,目前北运河已经构建水下森林及生态护岸6万余平方米,岸边种植有芦苇、菖蒲,河底种植竹草、苦草等。同时,北运河管理处还利用五河交汇处的槽蓄能力实施“人工涌浪”“潮汐式”水体置换,持续恢复和改善水体自净能力。
王云海还提到,对于水草的管理也是管理处的一项重要工作。“水面下的多为菹草,这种草长势迅猛,如果不修剪,会在河面形成大面积漂浮,影响河面美观,同时高温时容易腐烂破坏河道水质。而如果剪得太短,阳光照射不到,也会影响水草生长。”对此,经反复试验,北运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自主研发出了一种小型新能源割草船,电控切割,噪声低、无污染。“刀片最多可以下到水面以下50厘米。一天最多能修剪120平方米水草,折合成重量有40多吨。”王云海说,新能源割草船的效率较传统清理方式提高了十几倍。这一“割草神器”还获得了4项专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