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互联网平台上的“第三方测评”存在问题。调查显示,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55.7%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5.7%涉嫌虚假测评;另有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
上海辟谣平台注意到,中消协所说的第三方测评涉及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从中消协披露的案例看,其中不少就是网友俗称的“种草笔记”“种草测评”。
几十元就能换好评
原本作为个人体验分享的“种草笔记”,为何涉嫌虚假宣传?多位营销人员透露了其中的奥秘。
A先生是某品牌的“种草负责人”。他承认,为激励种草达人给出正向评价,除产品外,也会提供礼品和奖励。一篇点赞多、主题正向的笔记,奖金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不要觉得少,有人抢着写好评!因为有些达人是流水作业,熟悉高流量笔记的套路,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条,一天多条乃至几十条。积少成多,收入很可观。”
他说,对一些大品牌而言,不同平台的种草测评都有专人负责,有的还交给第三方广告公司运营,“不夸张地说,第三方测评是个不小的产业。”
B小姐是某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她承认第三方测评良莠不齐,“我们有不同的合作伙伴,有个人,也有机构,粉丝量和平均点赞量也各不相同,侧重的产品或服务任由品牌选择,收费也不同。”面对“测评结果是否客观”的提问,B小姐坦承,“我们不会关注测评者到底有没有使用产品或服务,只要最后发布的内容看上去是个人体验就行。再说,大部分测评不就是个人主观体验吗?”
她说,他们以及广告主会对测评方式提出要求,但不干涉测评过程,对测评者的考核主要以点赞量、热度等居多,“不排除测评方弄虚作假,但只要广告主不提异议,我们通常也不追究”。
警惕以商养测
记者以“测评”为关键词,在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等中消协点名的互联网平台上搜索,发现测评的内容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平台甚至还有“测评博主”榜单,有些测评短视频播放量屡超10万。
从测评方式看,很多是个人体验。数码和美妆类的测评内容最多,但部分打着测评旗号的博主并不介绍产品性能,只演示怎样使用。比如,不少博主测评一款小众品牌的手机,不测评续航、显示度、运行流畅度、通话质量等手机最重要的性能,只是主观表示“外表光滑,加工精细,预装了很多App能节省流量”等。与之类似,有美妆测评博主在介绍防晒霜时,不介绍如何评判防晒效果,而是演示产品如何“涂抹均匀不卡粉”。还有的测评博主虽然说自己是在“打假”,但测评方法也是主观使用体验。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类测评内容的正片或评价中,会出现产品的销售链接。就记者的体验来看,它们不像测评,更像产品推广。
中消协指出,第三方测评市场鱼龙混杂,准入门槛低,市场参与主体呈现零散特征,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比23.4%。其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
设立测评准入门槛
谁来对这些种草笔记打假?如何让第三方测评真正帮助消费者?
一方面,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要协同发力。中消协建议,应明确从事第三方测评的准入条件,并制定合理的申请审批机制。对从事商业行为的测评账号进行统一备案管理,强化对于测评人员审核,推进实名制认证、商品信息认证,使测评者和商品信息有源追溯,营造良好的“第三方测评”环境。同时,第三方测评要承担主体责任,做到“谁测评、谁负责”。
另一方面,平台方需进行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比如,互联网平台要对测评类账号进行身份认证,设置“第三方测评”标签,通过账号标签向消费者进行正面推广,针对未持有相关标签的测评账号进行限流或屏蔽。加强对平台内的测评账号建立作品审核、信用投诉、宣传带货管理以及账号粉丝管理等多重监管机制,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
此外,消费者也要提高测评作品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B小姐介绍,有些第三方测评账号的专业积累很强,对于测评对象会确定测评方法并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最后提供客观的检测报告。相对而言,此类测评比较可信。但不同测评账号的盈利方式不同,接受广告投放测评并不罕见;如果不涉及虚假宣传或使用违禁表述等,也不违法。“个人建议,多看,多比,不轻信”。
中消协的专家也建议,消费者在浏览第三方测评内容时,尽可能选择法人主体、粉丝量和点赞量高、评论区正向评价的测评账号。同时,要利用搜索引擎、同类比较等方法,浏览多个测评作品进行二次验证,拒绝“只评不测”的主观推断。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