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而充实的寒假生活即将结束,大中小学生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学期,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北京市疾控中心分享开学健康指南。
一、师生员工应注意
返校前物资准备
建议准备好口罩、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一次性手套、纸巾等,并学会正确使用。
上/放学、上/下班途中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乘车过程中不要用未经消毒的手触摸口、眼、鼻等。
在校期间
托幼儿童及中小学生配合学校做好晨午(晚)检,高校师生员工每日做好健康自测,如有症状或就医应及时报告班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课间适度户外活动。
回家后
进门后或收取快递后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在空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通风方式选择侧送侧排,即打开对着的门和窗,提高换气速度。
二、学校应注意
为学生返校做好准备
按照《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平稳有序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
按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28932-2012),制定落实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等各项措施。
全面摸排师生感染情况,建立新冠感染台账,掌握全校师生新冠感染率、疫苗接种率,组织有序安全返校。
动态物资储备
建议学校动态储备一定量的常用药物、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口罩以及消毒用品等常用防疫物资。定期查验物资是否在有效期内。
加强健康监测
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需严格落实晨午(晚)检、传染病报告和因病缺课制度。
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中小学校晨午检规范》(DB11/T1326-2016)要求开展晨午(晚)检工作,检查全体出勤学生及托幼儿童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发现发热等11类症状,应送至健康观察室做进一步排查和处置。
提高疫情发现和报告能力
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WS/T 772—2020)开展学校传染病的症状监测和预警处置。
校园卫生安全检查
做好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自查,对教室照度、照明等不达标项及时整改;
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厕所、空调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彻底打扫,并严格落实通风、消毒制度;
对学校饮用水进行检测,尤其是饮水设备,确保学校供水安全。
注意饮食安全
加强对学校内食堂、饮食摊点和食品销售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强食品从业人员体检和教育,严禁使用和销售“三无”食品。
开展健康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控和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能力。
保证学生户外活动时间
开学第一周可适量开展集体活动,让学生更好更快适应新学期生活。
开学初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户外低强度活动,根据学生健康情况循序渐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步加强运动负荷,同时与家长密切合作,保证学生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更好的预防控制学生近视和肥胖等常见病。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纾解心理压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适心态,以良好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到假期与开学平稳过渡。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