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通报10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为中储粮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干预和插手粮食业务招标代理、受贿案。
根据通报内容,徐宝义所涉问题包括:利用职务便利,在粮食物流仓储经营、收储库点确定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1300余万元,涉嫌受贿犯罪。
除了公开通报10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之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还印发《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持续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对涉粮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应查尽查、一查到底。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释放了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的信号;同时印发《意见》,既向社会传递常态化监督粮仓“守门人”的威慑效应,又持续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守护好大国粮仓。
集中体现反腐成果
震慑重点领域干部
徐宝义,曾任中国供销集团副总经理,2014年8月,调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副总经理。
2017年11月,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更名为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简称中储粮,徐宝义继续出任副总经理。
2022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徐宝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5个月后,徐宝义被“双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通报中指出其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为多人安排调动工作,借赌敛财,“靠粮吃粮”等。
今年1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10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徐宝义干预和插手粮食业务招标代理、受贿案居首。目前,其涉嫌犯罪问题已经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党的二十大对“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作出战略部署,其中就包括“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称,深化整治粮食购销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告诉记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典型案例,是当前整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能够形成警示教育意义,让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领导干部深受教育、警示和震慑。
河南农业大学政策法规办公室副主任张帅梁说,通报典型案例只是手段,以执纪监督守护我国粮食安全才是根本。
张帅梁称:“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是系统工程,既要颗粒归仓,又要粮仓除蠹。只有加大力度惩治粮食储藏和购销领域的腐败问题,才能从制度上、体制机制上有效减损,守护大国粮仓,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在张帅梁看来,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要求,深化整治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安全和社会保障稳定供应的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问题,这既是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也是对粮食购销领域存在问题的及时纠偏,释放了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的强烈信号。
靠粮吃粮易发多发
制度缺失监管缺位
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新开,在收储政策性粮食过程中,伙同或安排他人,违规将先前收购的商品粮、陈粮共计1.15万余吨,转为价格更高的“托市粮”,非法套取差价。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一、第三粮库原主任曾贵良,违规决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在未实际发生购销业务情况下,虚假轮换市级储备粮,套取财政补贴。
山西省原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随亭,违规同意所属粮库与民营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轮换储备粮,造成国有资产损失1489万余元。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出,这些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涉及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轮换及监管等重点环节。从查处和通报情况看,当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存量尚未见底、增量还在发生,特别是监管缺失缺位、内外勾结、执法不严等问题突出,“靠粮吃粮”易发多发,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施治、实现根治任重道远。
据张帅梁介绍,我国当前实行的粮食购销制度,是一种托底购销制度,但在实践中,以托底价收购老稻谷、以次充好、虚增粮食购买价格、以旧粮顶替新粮入库、虚报粮食销售金额、把“升溢粮”当“摇钱树”、靠“转圈粮”空手套白狼……这些腐败行为几乎贯穿粮食购销所有环节。这些设租寻租、权钱交易、内外勾结、侵吞攫取等问题,暴露了粮食购销领域制度缺失、监管不严等治理短板。
庄德水发现,粮食购销工作涉及环节多、人员广,腐败风险点较多,极易发生腐败问题,个别领导干部把粮食购销看成“唐僧肉”,一旦失去监督制约,就会将手伸向粮食购销领域。
在他看来,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当前我国粮食购销领域的管理体制机制存在诸多管理短板和制度漏洞,与粮食购销领域的工作规律不相适应,与国家的战略部署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要求不相适应,粮食购销领域还没有完全实行现代化的企业治理模式。
高压惩治力量常在
腐败治理呈常态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通报典型案例的同时,还印发《意见》强调,要持续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对涉粮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应查尽查、一查到底;紧盯涉粮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从严从重惩处,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
《意见》还提出,要督促协调主责主管部门健全制度机制,抓好现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制度规定落实落地,发挥刚性约束作用。要持续推动智慧粮库建设,按期建成覆盖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的数字化监管系统等。
庄德水认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此次针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出台《意见》,既是把重点领域反腐工作经验加以总结并上升到制度层面,又为下一步推进专项整治提供了政策依据,进而对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形成制度震慑。
张帅梁分析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意见》,是国家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在重点反腐败领域的体现,旨在既向社会传递常态化监督粮仓“守门人”的威慑效应,又持续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以坚决治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
在庄德水看来,每一个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但腐败的规律都是一样的,因此,中央针对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问题出台专门整治工作规范,具有可复制性,可以并且应该推广用于治理其他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建议针对其他重点领域比如医疗领域等腐败问题,同样出台专项整治工作规范。
“在具体专项整治工作措施上,要结合重点领域的系统性和行业性特点,结合近年来查处典型案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还要不断创新专项整治工作的手段,比如推动智慧纪检监察工作建设,引入大数据,发现权力运行和资源分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庄德水建议说。
“对于资源富集多、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通过专项整治工作,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突破,一个领域接着一个领域治理,推动腐败防范和治理更加常态化。”张帅梁说,短期目标是形成威慑效应,长期目标是构建清朗吏治。
张帅梁建议,在推动粮食购销领域常态化反腐败的同时,还要持续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通过专项整治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以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反腐机制,构建粮食购销领域合规链条,严格职责权限,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权力制约,构建“一把手”权责清单,紧盯粮食收购、储存、经营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规范粮食系统经营管理活动。(陈磊)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