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收益防踏空银行理财公司密集上新混合估值法产品
上海证券报 2023-02-07 12:02

2022年净值型理财存续规模变动情况 (单位:万亿元)

2023年伊始,理财公司调整估值策略,陆续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该类产品有望成为具备“抗净值回撤”和“防踏空”双重优势的理财利器,未来发行力度有望加大 郭晨凯 制图

进入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现新变化、新特点。上海证券报记者2月6日获悉,近期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等理财公司陆续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以满足市场对于低波动型产品的迫切需求。

受债市震荡影响,2022年四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下降2万亿元。“此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收益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不足。当前,建议客户配置首批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可有效降低持有期间的波动。”华东地区一位银行理财销售人员说。

首批混合估值法产品问世

2023年伊始,理财公司调整估值策略,陆续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工银理财于1月19日率先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恒睿睿益 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4.15%至4.65%,该产品已于2月1日募集结束。

同在1月,招银理财也发行了一款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该产品风险等级为R2,起购金额100元,期限18个月,业绩比较基准为3.5%至4%。

记者注意到,近期平安理财、兴银理财、浦银理财等理财公司相继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并作为新春或者元宵节“主打”产品面向市场。“各家主推混合估值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产品,降低波动率,更加精准对产品净值进行价值评估。”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称。

混合估值法,即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的理财产品,在降低波动的同时,为投资者争取更高的收益。其中,长期持有60%至80%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其余小部分资产较为灵活,则采用市价法进行估值。

“预计首批混合估值法的理财产品规模达865亿元。”中信建投在研报中分析称,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吸收了两者的优势,相较全部使用市值法估值的产品会更加平稳,收益更加稳健;相较纯摊余的理财产品,配置策略和收益来源更加丰富,攻守兼备。

发行力度有望加大

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有望成为具备“抗净值回撤”和“防踏空”双重优势的理财利器。

记者了解到,理财公司纷纷设计并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11月债市波动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理财公司身陷巨额赎回压力。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持续上升,四季度投资者集中赎回理财产品,银行理财规模降至年底的26.65万亿元,降幅超2万亿元。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适合对净值波动比较敏感,但是又希望在行情上涨时不至于踏空的投资者。”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表示,投资者在选择该类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量产品投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购买与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展望未来,赵伟表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结合了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和市值法估值理财产品的优点,未来发行力度有望加大。”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虽然单一摊余成本法估值受市场波动影响小,稳定性较强,但仍有局限性;第二,随着理财公司自身投研能力增强、投资策略选择更加得当,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能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

长期来看,多位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混合估值类产品不会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

“该类产品的未来空间,取决于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是否符合投资者预期。此外,在资管新规下,监管部门仍鼓励金融机构采用市价法估值。”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理财产品不那么“稳”了 你还会买吗?
中国证券报 2024-08-04
平滑收益疑为监管套利 信托“收盘价估值”服务被叫停
上海证券报 2024-07-27
理财产品“破净潮”又至?
北京商报 2023-06-28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崛起 又行至十字路口
上海证券报 2023-05-06
市场走出低谷稳步回暖 超4000只银行理财产品 净值翻红
上海证券报 2023-04-14
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上线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尚未成为银行主推产品
证券日报 2023-03-24
又有大卖80亿!这类产品彻底火了
中国基金报 2023-03-08
银行理财产品“上新” 债市添源头活水
中国证券报 2023-0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