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疫、教师轮岗、托育发展……两会教育领域热点多,期待哪些新举措?
首都教育 2023-01-17 10:36

最近,2023年北京两会正在进行中。

和往年一样,教育话题从一开始便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针对学校教学防疫、教师交流轮岗等方面的问题,不少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畅言首都教育未来发展。

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摆放在一起,将教育从原来的民生角度,放在了战略和支撑的地位。

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企业与在京高校院所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特色研究院、交叉学科实验室,加快培养高精尖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这就是一个三者融合的重要路径,解决了“‘教育、科技、人才’应该放在哪”的问题。在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创新主体、创新过程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这就是一个渠道。

高校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国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是一个大的转变,在服务和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使自身得到发展。这也对政府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与在京高校院所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有机结合,是未来要思考的问题。

优化教育供给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认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现在课堂里的学生将成为国家建设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价值观、思想心理和技能本领是不是足够强,都将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供给。

优化教育供给可以从多个维度出发,比如供给的内容、供给的方式、供给的策略等。教育供给侧结构的调整不应该仅仅是个理念,而是要依靠制度化的措施来落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老师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他们要扩大自己的资源观和环境观,要有新的视野、新的担当和定位。

疫情防控新阶段下的学校教学和防疫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今年教育界别更加关注疫情政策调整进入到新阶段之后,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变化和挑战。这种变化和挑战在于怎么提高教育质量,既包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调整、建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还包括如何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给孩子更充分的教育供给。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关村一小党委书记、科学城分校校长商红领谈到,疫情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未来,学校将重点统筹好课上以及课后服务的时间,优化课程架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学校现有的一些资源可以应对未来出现的特殊情况,教育教学可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新形势也推动教育领域产生更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提供统一的内容,到更为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认为,每年冬春季节都是北方地区流感和感冒的高发季节,无论是应对流感、普通感冒还是新冠感染,中医药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孩子们在日常饮食中也可以适量服用药食同源的食物。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认为,当前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矛盾日益凸显,提升质量成为北京市基础教育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他建议:

1.建立更加科学、先进的教育监测评估机制。现有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评价标准、内容、测量技术及结果解释等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进一步提升教育机制的活力。应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的评价监管机制。

推进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

民进北京市委提交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 构建首都基础教育良好生态的提案》,建议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有力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义务教育教师定期参加交流轮岗的义务,并对交流轮岗的对象、范围、年限、程序、待遇、保障等做出全面规范。

针对教师普遍关注的编制问题,民进北京市委在提案中建议,要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明确教育部门与编制、人社等部门的权责,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好学区、集团、学校和教科研部门参与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协同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为交流轮岗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丰富劳动课内容和形式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建议,北京中小学校在劳动课程的升级打造上,要发挥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价值,创建更多适合学生进入的农业、科技、社会服务类、高职院校等实践基地和资源平台,让学生有更多具体的职业体验机会;同时,不断提升老师的劳动育人能力,发挥家庭在劳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表示,不同学段的学生,年龄、身高、动作敏捷程度都不一样,对工具掌握、合作能力以及体力负荷也不一样,对孩子们的劳动难度也会有不一样的要求。建议劳动课程的场所和设施可以增设开放,让孩子们进行团结合作,与社会相融合,让孩子们的劳动产生价值,形成一个系统的课程链条设计,这样会让孩子们对投入劳动更有热情,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会有巨大帮助。

北京市政协委员、大兴区体育局副局长李光熙认为,相较于其他地区,北京市关于劳动教育的课程开设较早,很多学校根据学生现实需求、创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劳动增加经验,提高对事物的辨别力,进而掌握这些劳动常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劳动任务。中年级劳动课程设计要在有过劳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学习内容,设计出更有学习意义的任务。

不给校园霸凌留下“灰色地带”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沈腾表示,未成年人保护备受社会关注。《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作为首都未成年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要不断进行细化和修订。他建议,在修订条例时,要加入防止校园欺凌、冷暴力以及其他隐性伤害等内容,不给校园霸凌留下任何的“灰色地带”。同时,在当前“双减”工作背景下,《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可以增设关于防止学校、幼儿园牟取不正当利益、违反“双减”政策的规定。

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静表示,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师生、家长有可能在政策落实方面出现焦虑、压力等问题,亟须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建议要严格落细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促成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合作尤为重要,学校可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耐心引导家长全面认识政策内涵,调整改进家长分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从根源上缓解家长的焦虑感。同时,缓解教师教学压力是夯实“双减”的基础与保障。

共青团北京市委在调研中发现,不同系统都有相关的心理支持力量,但大都是独立运行,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动,也没有形成“平战转化”的机制。建议要加强统筹设计,实现“平时联动、战时协同”,希望相关委办局能够牵头,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建立统筹联动、定期研判等机制,出台当前形势下青少年心理支持工作的指导规范。

关注托育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席安春玲建议要多方联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推动政府主导设立普惠托育机构,满足低收入群体及两孩、三孩等压力比较大的群体。同时,要鼓励企业根据实际条件解决企业员工的托育问题,鼓励社会办托育机构。还要加强对现有托育机构的监管,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对已运营的托育机构进行梳理、整改、规范。

北京市政协委员乔祥利表示,幼儿园办托班具有“师资有保障、资源能共享”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促进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建议鼓励公办幼儿园充分发掘潜力,增开托班。从规划上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新建幼儿园资源布局。合理增加幼儿园数量、用地面积和师资编制,明确新建、改扩建、迁建以及共建配套的公办幼儿园要按一定比例设置托班。

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认为,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学生的培养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不够,同时叠加了疫情带来的冲击。要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从长期来看,要让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一方面,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向上更紧密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另一方面,高校要更好地和社会合作,利用好实习实践等培养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

共青团北京市委团体提交了《关于促进首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提案》,建议要配齐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就业指导老师的选配,校内老师也要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能力。同时,为就业指导老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提供畅通的渠道,在职称评定、荣誉表彰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要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要善于利用各类资源为毕业生们提供更贴近社会需求、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训,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面的就业观念。

岗前培训也十分重要,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高校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可以探索建立一批职场体验基地、实习基地,一人一策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云伏表示,当前职业专科对应的本科院校不足,专升本的专业领域过少。建议加快职业专科院校升级本科院校的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双高”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加大支持高职院校中的特色高水平专业升级为职业本科专业。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程乐松认为,关于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需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院校适应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能力,在培养技术人才的体系性、专业性、流程性等方面进行提升。他建议,结合不同行业的从业专家整合具体技能需求和技巧标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实操环境。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北京市政协工会界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多家北京单位迁往河北、天津,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众多北京职工随着单位外迁到京外,职工子女就学问题成为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建议:

1.加强区域协调合作,鼓励更多北京优质中小学在河北、天津京企集中地建立分校,满足外迁单位职工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愿望。

2.京津冀三地教委建立协调协商机制,在跨区域办学、满足北京外迁单位职工子女上学需求基础上,实现迁出或迁回北京的京籍职工子女两地学籍互认,让在京外求学的京籍考生能顺利参加北京中高考。

3.结合高校扩招意愿,推动分批次、分步骤在河北、天津等地建立分校,扩大北京高校发展机会,在教育方面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对于以上的提案和建议,您怎么看?

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教师资格认定即将开始报名!要准备这些资料
首都教育 2024-04-18
市政协启动普惠托育服务调研协商 重点聚焦“扩大托育服务供给”
北京晚报 2024-03-02
两会动态 | 10位政协委员讲述履职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0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1月20日开幕,会期4天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北京市教委:2023年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启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24
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收托不超5人!国家卫健委拟规范家庭托育点
首都教育 2023-03-17
两会聚焦 | 数据赋能城市治理 兜底保障青年创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8
两会声音 | 市政协委员吴宜夏:将城市消费力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