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周即将于11月4日如约归来,在秋意盎然的园林中与生旦净末擦肩而过,在专业剧场看名家以“皮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与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名角好戏进社区下基层,一场与戏曲的约会即将登场……
中国戏曲文化周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五年来,活动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繁荣发展戏曲文化为己任,努力打造首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成为百姓体验戏曲文化的盛大节日。10月31日,在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组委会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演出管理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徐亚辉,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韩新星等介绍了将于11月4日至10日举办的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将在形式、内容、时空拓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今年的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以“和合共美”作为年度主题,在园博园主场、园外专场专区和线上将举办各类活动约400场。
园林、剧场、网络“三维”看大戏
“园林中的戏曲 戏曲中的园林”,是中国戏曲文化周的独有体验。在园博园主场活动中,游走于各具特色的中式园林,不经意间就会和好看的戏曲演出撞个满怀。在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中,游客体验将继续升级,演出走出园林,观众还可以在剧场中、网络中体验这场戏曲盛事。
11月初的京城,园博园中浓浓的秋色与台上精彩的演出相映生辉。“园林中的戏曲”部分,将汇聚名团名剧名家带来高水平的专业演出。其中开幕演出可谓星光璀璨,既有“龙腾虎跃”的京剧武戏,又有雅致的昆曲《牡丹亭》,还有京梆双演的《穆桂英挂帅》。获得过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的戏曲名角儿,优秀青年演员,以及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将联手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委约作品是每年戏曲文化周的一大亮点,今年将由北京风雷京剧团带来沉浸式京剧《古厝·西游记》,让《西游记》的故事回归山水之间;主舞台升级改造后的阳光剧场将集中展现国内知名戏曲名团、名剧、名角的实力,上演京剧《大探二》、评剧《花为媒》等名角诠释的经典作品。闽园、忆江南这些美不胜收的中式园林将化身小剧场,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演体验;晋中园的古戏台将集纳优秀的青年创作人才,集中上演优秀的小剧场戏曲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戏曲文化周还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中设置了舞台,将在苏州畅园上演微缩版沉浸式《玉簪记》;余荫山房则将由中国戏曲学院的青年学子表演传统唱段。
“剧场中的戏曲”则将走进北京市内专业剧场,在长安大戏院、吉祥戏院、正乙祠古戏楼等地分别上演京剧《红鬃烈马》、昆曲《牡丹亭》、跨界戏曲名家演唱会等。其中全本《红鬃烈马》已经多年未在舞台上演出,本届戏曲周特地安排了两天四场十三折共10小时的全本演出,让戏迷看个过瘾。此外,无法来到现场的观众,也可通过“网络中的戏曲”板块过足戏瘾。
专业论坛增添学术砝码
中国戏曲文化周是一项既有艺术高度,又有专业深度的戏曲盛事,在讲究艺术性、大众性的同时,还致力于推进戏曲艺术理论的发展,每一届学术论坛都是专业戏曲人和学者眼里的“乐园”,吸引众多戏曲名家、学者齐聚一堂。
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期间,将举办一场主论坛和三场分论坛。届时,戏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院团负责人以及导演、编剧、演员代表等重量级嘉宾将齐聚园博,围绕“新时代戏曲艺术的现代性与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戏曲演出市场发展与观众培养”“京津冀青年戏曲人才发展”以及“戏曲元素跨界应用”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度交流研讨。期间还将举办一场跨界时尚大秀,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尚化、年轻化传播,为戏曲周注入更多时尚活力。同时,还面向全国开展青年学术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戏曲嘉年华体验沉浸式游园
今年的戏曲文化周还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安排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包括互动体验、国风市集、展览展示等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打造“戏曲嘉年华”。届时,银杏披金的园博园遇上国风霓裳,汉服达人将带领游客穿越古今,形成一道赏心悦目的移动风景线;散布于园博大道上的各种戏曲互动装置则是戏曲文化周期间如约而至的风景,让游客秒变剧中人,体验“沉浸式”游园的乐趣。此外,园博园北京园的北京戏曲文化发展成就展以及黑胶唱片特展和戏曲视听展,其中都有不少宝藏展品,想要欣赏京剧造型之美的游客还可以去园林博物馆参观京剧旦角艺术展。本届戏曲文化周再次为入园游客准备了开放式户外互动挑战、任务打卡等戏曲主题游戏活动。
开展常态化演出打造不落幕的戏曲周
中国戏曲文化周的舞台不仅属于专业团体,同时也为票友、戏迷搭建了一个更大的舞台。通过拓展中国戏曲票友大赛的时空范围、持续推进群众性戏曲常态活动等,努力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搭建展示交流、互动参与的平台。在戏曲票友大赛的剧种设置上包括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保定老调,空间拓展到唐山、保定等京外地区,此外还将组织开展擂台赛、票友汇演等活动。
以文化惠民为宗旨,持续开展常态戏曲演出,并深入社区村开展“戏炫生活 共享小康”主题活动、“小戏台”“嬉戏”亲子剧场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时空范围,延长活动周期,打造不落幕的戏曲周。
摄影/苏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