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丨“北溪”爆炸疑云待解 欧洲能源危机却迫在眉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03 18:08

欧洲中部夏令时9月26日2时3分,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水域“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水下爆炸,出现一个泄漏点。17个小时后,26日19时3分“北溪-1”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出现两个泄漏点。两次爆炸震级分别达到里氏2.3级和里氏2.1级。当地时间9月29日,瑞典海岸警卫队报告,在北溪管道上发现了第四处泄漏点。

丹麦能源署署长 博措:这非常罕见,24小时内出现了三处损坏,我们对现在的状况非常担心。

北溪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对欧洲供应天然气的重要通道。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本周发生的爆炸,引发全球关注,也让本就面临能源短缺危机的欧洲各国,感受到阵阵寒意。而爆炸原因到底是什么,谁该对此负责,更是疑云密布,谜团重重。

当地时间9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矛头直指美英等国。

俄罗斯总统 普京: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说,对俄制裁还不够,他们开始进行破坏活动,虽然很难让人相信,但这就是事实,他们策划了位于波罗的海海底北溪国际天然气管道的爆炸事件,他们开始破坏欧洲的能源基础设施,所有人都清楚这对谁有利。当然,谁从中获利就是谁干的。

此前一天,普京在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话时表示,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属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扎哈罗娃:俄罗斯已经启动自己的国家调查。

距离事发地最近、最早探测到爆炸发生的丹麦和瑞典政府也认为,北溪爆炸是人为破坏。

丹麦国防部长 博兹科夫:我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毫无疑问,发生了爆炸,而且是有计划的。

瑞典首相 安德松:这可能是蓄意的行为,可能是蓄意破坏。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北溪天然气管道位于海平面下70至90米,钢制管壁厚达4.1厘米,表面覆盖厚约11厘米的钢筋混凝土,每节管道重达11吨,绝不可能因船锚下沉意外受损。

瑞典地震学家隆德认为,爆炸是发生在水中,与海床岩石无关,也不可能是地震或者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

瑞典地震学家 施密特:关于这些爆炸源,就目前我们所知,没有什么自然原因能够对此进行解释。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如果要人为破坏天然气管道,必须使用爆炸装置,很可能是由潜水员或小型潜艇在天然气管道上安装了爆炸装置。

丹麦皇家国防学院海上作战中心研究员 尼尔森:从技术上讲,这并不难,需要一艘船以及一些知道如何处理爆炸装置的潜水员,然后根据水深,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潜水装备或者一些新型潜水艇。

瑞典能源大臣 法曼巴尔:这很可能是蓄意破坏,而非意外事件,而且行事如此隐蔽,不太可能是由非国家主体实施的。

事发水域处在波罗的海西南部 北约部队在此活动频繁

据美国海军联盟官方刊物《海权》杂志报道,6月14日,美国海军曾表示,在演习中成功测试了一项利用无人潜航器捕捉和收集水雷的新技术。当时演习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进行,恰巧是此次北溪事件的发生地。

另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今年7月,北约成员国也曾在“北溪事件”现场附近使用深海设备进行演习,该地区遍布大量的北约基础设施。

9月21日,美国基萨奇山号两栖攻击大队也曾出现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还一度关闭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当时其所在位置距离北溪管道的泄漏点大约30至50公里。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国防安全专家汉斯·立旺表示,如果北溪管道是被炸毁,那么通过检查爆炸造成的海底坑洞大小和管道的损坏程度,就可以推测爆炸物的大小和安装位置。

美国总统 拜登:在事情平静下来的适当时刻,我们将派潜水员去查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管道爆炸时大量气体排出,可能已将管道碎片等关键证据吹散至很远距离,要想还原爆炸发生现场,还需使用水下机器臂收集这些碎片。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 纳雷什金: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材料,西方在组织和实施这一恐怖行动时留下踪迹。

“北溪-1”天然气管道,建成于2011年,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通往德国,向整个欧洲供应天然气。今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因设备故障需要维修,“北溪-1”暂停使用。

“北溪-2”天然气管道,2021年9月建成,东起俄罗斯乌斯季卢加,与“北溪-1”基本平行,由于受到美国阻挠及西方制裁,至今没有投入使用。

尽管两条管道在事发时都没有运作,但管道内仍存有天然气,发生泄漏后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水域冒出大量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在海面形成的泡沫圈有一英里宽。

英国雷丁大学气候学教授 柯林斯:有人估计管道已释放出大约25万吨甲烷。

据丹麦能源署估计,截至9月28日,北溪管道内大约一半气体已经泄漏,导致附近海面甲烷浓度较高,存在再次发生爆炸的风险。丹麦当局已在泄漏点附近划定半径5海里的船舶禁航区以及半径1公里的禁飞区,并派出空中力量和“阿布萨隆”号支援舰进行巡逻。与此同时,一艘丹麦皇家海军军舰也悄然停靠在博恩霍尔姆岛的伦讷港。紧张形势下,丹麦的邻国挪威,也增派军力和警力,保护本国的天然气设施。

挪威首相 斯特勒: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派出警卫关注空中和海洋的动态。

挪威,是目前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之一。9月27日,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开通,经由丹麦,将挪威的天然气田和波兰连接起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这条新启动的天然气管道可视为“北溪-1”和“北溪-2”的竞争项目。

丹麦首相 弗雷泽里克森:从一开始,波罗的海管道的目的就是使波兰不再依靠俄罗斯天然气,并对整个欧洲的能源安全和独立做出贡献。

开通仪式上,领导人将双手搭在管道控制轮盘上的一幕,不由令人想起11年前,在“北溪-1”启动仪式上俄欧领导人的其乐融融。如今,俄欧之间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已成为西方对俄制裁下的牺牲品。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北溪管道受损后,大量海水涌入会腐蚀管道内壁的特殊涂层,很难在短期内将其修复。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也表示,只有在基础设施压力稳定和泄漏停止后,才能进入受损区域进行检查,目前无法评估修复时间。

然而,在大西洋另一侧,对于北溪管道出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据《纽约时报》透露,早在今年6月,美国中情局曾向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发出模糊警告,称“北溪-1”和“北溪-2”管道可能成为受袭击的目标,不过警告并没有说明可能发动袭击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德国《明镜》周刊称,至少从表面来看,在收到情报后,德国政府并没有采取行动。北溪管道出事后,无论美国中情局还是德国政府,都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德国政府发言人 赫伯施特莱特:原则上我们不对可能的警告和情报发表评论。

耐人寻味的是,9月28日,曾任波兰防长和外长的西科尔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转载了一段今年2月拜登与记者在白宫的对话。

美国总统 拜登:如果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将不再会有“北溪-2”,我们将终结它。

记者:但是你将如何做到这一点?毕竟这个项目也在德国的控制下。

美国总统 拜登:我们会,我向你保证,我们有能力做到。

随后,西科尔斯基又发布了一张本周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的现场照片,并配文称:“谢谢你,美国。”这一发布在互联网上引起不小波澜。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转发了西科尔斯基的帖子,评论称:这是关于恐怖袭击的官方声明吗?扎哈罗娃还直接点名拜登,说他有义务回答是否真的对“终结北溪管道”付诸了行动。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 扎哈罗娃:让北溪管道停止运营,这是美国官员近年来一再提及的,这将使美国增加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这不是我个人的评估,而是美国各党派,包括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表达传播的观点。

英国《金融时报》注意到,自“北溪-1”减少输气量到最终因故障被迫停运,这一事件中的最大受益方就是美国。根据国际能源署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据“商业内幕”网站8月披露,美国能源商以大约6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大型运输船装满液化天然气,运到欧洲后,价格飙升至2.75亿美元,一趟运输下来就能赚取上亿美元的暴利。

土耳其能源专家 奥尔衮:实际上美国成了赢家,美国现在生产的天然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而在北溪事件之后,美国政府的言论却显得模糊不清。

美国国务卿 布林肯:我的理解是,北溪管道泄漏并不会对欧洲的能源韧性产生严重影响。关键在于我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以确保欧洲和整个世界的能源安全,包括短期和长期安全。

长期而言 美国所获取的不仅是商业利益

《金融时报》指出,长期以来,美国对欧洲的主要政策是通过北约实施军事影响,或者介入到特定的地缘政治冲突中,而眼下欧洲能源的弱势地位,使美国又多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可能借此更深入地影响欧洲的产业发展乃至政策设计。

当前,欧洲天然气的使用成本几乎是美国的八倍。《华尔街日报》注意到,昂贵的能源价格正迫使部分欧洲制造业厂家转移到美国。

9月,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化工企业OCI宣布,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建一座合成氨工厂。

今年早些时候,丹麦珠宝企业潘多拉和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也宣布了扩大美国业务的计划。这进一步引发了欧洲“去工业化”的担忧。

意大利能源经济专家 弗洛洛斯:美国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代价是什么呢?是欧洲付出了更高昂的价格。

不锈钢制造商阿佩拉姆的比利时东部工厂,拥有四台风力涡轮机,超过五万块太阳能电池板,但还是因此扛不住能源价格飙升而停产。企业负责人说,如果现在复工,一个月的能源费用成本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支出。

企业负责人 哈勒曼:通常情况下,钢水会流经这个生产设备,你会看到这里有很多活动,温度会很高,今天你能感觉到非常冷,因为钢铁厂已经关闭,没有生产活动,

在欧盟制造业大国意大利,大型机械设备企业萨克米集团的部分产品价格,因为天然气价格飙升而涨价超过30%。

萨克米集团董事长 蒙加尔蒂:在世界其他地区,能源成本都没有如此显著上涨,这会削弱意大利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据德国《商报》报道称,作为欧洲发动机之一的德国,许多工业部门也出现减产,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减产约5%,化工行业减产8%,化肥行业甚至关闭了70%的产能。

布鲁盖尔研究所副所长 迪莫蒂斯:如果制造业消失,将沉重打击欧洲经济。

德意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梅耶: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欧洲经济将陷入低增长和高通胀并存的局面。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表示,“很少有欧洲企业没有被卷入到这场能源危机中,问题是当前的痛苦到底是临时的,还是一个‘去工业化’时代开始的标志?”

9月25日,北溪管道事故前一天,德国北部城市卢布明爆发了一场数千人的抗议。卢布明是“北溪-2”管道在德国的终点,抗议民众高喊口号“启动北溪-2,德国才有未来”。

抗议者:让我们拥有价格合理的天然气,结束对俄制裁,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而一份9月中旬泄露的欧盟草案中显示,由于成员国未能达成一致,欧盟可能放弃对俄天然气实施限价的计划。

匈牙利总理 欧尔班:这些严酷的能源价格不是由经济活动造成的,毫无疑问,能源价格的飙升是制裁造成的。

而在“北溪-1”和“北溪-2”受损后,《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唯一确定的是,欧洲未来在与拥有丰富资源的美国竞争时,将无法再依靠廉价的俄罗斯能源。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 涅边贾:主要问题是北溪管道发生的事故是否有利于美国,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从政治角度来看,这是压垮欧盟能源独立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 耿爽:各攸关方均认为,对泄漏事件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十分必要。

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已在纽约总部召开会议,就“北溪”天然气管道受损一事进行讨论,可以预见围绕此事的激烈交锋还将持续。然而,欧洲的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欧洲一些国家已经降下第一场雪, 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欧洲面临着严峻考验。

编辑/马晓晴

相关阅读
今天你买买买了吗?购物车有份“618”防骗指南待下单
公安部网安局 2024-06-18
今天你买买买了吗?购物车有份“618”防骗指南待下单
公安部网安局 2024-06-18
为何同属南方,近期江南华南春雨频繁,西南地区多地却降水稀少?
中国天气网 2024-03-17
雪后地滑易摔倒,哪种姿势能减轻伤害?
健康中国 2023-12-26
央行定于10月30日发行2024版熊猫贵金属纪念币
中国人民银行 2023-10-23
津巴布韦各界发声:“北溪”管道爆炸 美国难逃干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24
俄方要求美公布“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相关信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2-18
持续罢工导致英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巨大危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1-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