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的黔桂滇三省(区)万峰湖联合水上检察室召开第四十一批指导性案例新闻发布会,最高检督促整治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以下简称“万峰湖专案”)作为指导性案例正式发布。
最高检第一次在办案现场发布指导性案例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7月1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8月31日,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0.2万件,其中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案件35.3万件,在公益诉讼案件中占比超过50%。
“万峰湖专案”是最高检直接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本次发布首次采用“一批次一案例”的形式,同时也是第一次在办案现场发布指导性案例。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出席发布会。
2019年11月,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向最高检反映了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最高检调查查明,万峰湖地处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接合部,水面达81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100多亿立方,是我国十大水库之一,其水质事关沿岸5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珠江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由于该地区污染防治工作滞后,网箱养殖无序发展,导致湖区水质恶化严重,整体水质在III类或者IV以下,部分水质甚至达到劣V类。虽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两次督察整改,但未能根治。
经综合分析研判,2019年12月,最高检决定基于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的事实直接进行公益诉讼立案。
历时一年,通过办案督促整治,万峰湖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湖面非法养殖、沿湖岸线及干支流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水质持续好转。今天万峰湖的万顷碧波都是I类或者II类的优质水体。
办案一开始就碰到了“硬骨头”
“万峰湖本来山清水秀,因为盲目发展、无序养殖,导致流域污染日趋严重,虽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湖区陆续开展了治理行动,但由于地跨三省(区)五县(市),上下游、左右岸的治理主张和执行标准不统一,流域污染拖延多年一直无法根治。”
据介绍,办案一开始就碰到了“硬骨头”。
张雪樵说,广西F集团旗下的G渔业有限公司是隆林县招商引资的龙头企业,其非法养殖的网箱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每天投入饵料约为30吨左右,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针对发展与保护的矛盾问题,2020年2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将地方反映的关于清网行动缓一缓、等一等的要求报请到最高检,怎么办?”
张雪樵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不动摇,绝不改变清理违法网箱的办案目标。”
他说,万峰湖专案以最低的司法成本、在最短的时间解决横跨三省(区)的湖泊流域问题,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办成的难事,这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该案的指导意义在于:
对于案情复杂、一时难以确定监督对象的公益损害线索,可以基于公益损害事实立案;对于江河湖泊流域性生态环境治理或者跨行政区划重大公益损害案件线索,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直接立案;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上、下级人民检察院统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发挥检察听证作用,评估办案成效,凝聚治理共识,提升办案效果;以跨区划流域治理问题为导向,建立常态化公益保护机制,推进诉源治理。
截至2021年底,实现32个省级院直接立案全覆盖
“从2021年开始,最高检要求所有省级院都要直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截至2021年底,实现32个省级院直接立案全覆盖,包括最高检也办理了影响比较大的南四湖专案。”张雪樵说。
他提到,从2021年开始,最高检要求所有省级院都要直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截至2021年底,实现32个省级院直接立案全覆盖,包括最高检也办理了影响比较大的南四湖专案。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要求呢?
张雪樵说,省级以上检察院行政层级高、掌握的资源多,碰到县级检察院难以推动的公益诉讼案件,由省级以上检察院办理推动,既能办好案件解决问题,又能加快办理速度,做到既好又快,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外,能解决一些职能分工不明确、法律规定不清晰的问题,如“九龙治水水不治”困境或者必须齐抓共管的“老大难”问题,由上级院办理往往能够有效推动问题解决。
张雪樵说,如果基层院办理公益案件,可以推动完善本区域问题的解决。最高检、省级院可以从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推动完善社会管理的漏洞和短板,实现源头治理。
“这是近几年省级以上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作用点、影响面。实践已经证明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有独特的制度功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崭新的司法制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