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景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7 18:31

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面向社会公示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本次遴选的20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其中乌镇景区成功入选非遗旅游景区。

如今在小镇依然可览八项非遗技艺

乌镇,这片江南历史文化丰饶之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积淀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渗透在百姓的生活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截止目前,乌镇已有人类非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共31项非遗项目,包含了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戏剧及传统曲艺等多个类别。

现今,在乌镇景区内还能完整欣赏到的非遗技艺有:人类非遗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桐乡蚕桑习俗);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浙江省级非遗—乌镇香市、桐乡花鼓戏、乌镇水阁;嘉兴市级非遗—皮影戏、乌镇三白酒酿造技艺;桐乡市级非遗—湖羊肉烹饪技艺等。

将非遗从布满尘土的箱子里小心捧出来

众多的非遗,对乌镇来说既是宝贵的财富,更多了一份责任。如今许多地方的非遗都逐渐陷入一种衰败、甚至消失的境地,而乌镇自始至终都秉承着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态度,充分挖掘非遗的价值。景区恢复了与传统相关的很多文化类活动,比如十二节令习俗、三白酒制作、姑嫂饼制作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四方游客。

在每年戏剧节期间,乌镇街头巷末的嘉年华表演中更能看到非遗项目的“身影”。乌镇,将“非遗”从布满尘土的箱子里小心捧出来,将整个景区打造成对外展示传统非遗项目的桥梁,让世人能够在一个旅游小镇欣赏非遗与文旅的精妙融合。

挖掘蚕桑丝织技艺使其得以绵延

乌镇景区不仅对非遗进行了充分保护,更对此进行了挖掘传承与创新开发。千百年来,乌镇人靠种桑、养蚕和种水稻维持生计。明代中期,乌镇就已经有了缫丝业,到了清代中晚期,镇上丝绸业愈加鼎盛,孕育出江南独特的蚕桑文化。

如今,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桐乡蚕桑习俗)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人类非遗项目,乌镇景区更是一直致力于保护其发展,不单对传统作坊“益大丝号”进行了修缮、恢复,还寻找到技艺传承人,聘请他们来景区内制作、演示,并积极培养继承人,甚至专门开辟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馆等,让技艺在乌镇得以传承绵延。

尤其是2016年举办的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安·汉密尔顿进行驻地创作,打造了大型装置作品《唧唧复唧唧》,将蚕桑丝织技艺与当代艺术相结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