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为解冻账户致银行排长队 普通用户如何规范用卡防“误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2 18:34

据媒体报道,不少深圳开户使用的银行借记卡用户无法通过微信、支付宝提现、转账,账户状态显示为冻结。因解冻账户的客户近期大增,一些银行网点甚至排起了长队。8月1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深圳地区最近冻结账户现象之所以明显增加,系当地下发《关于高效挤压高危个人卡七条措施的通知》,开展涉电诈“两卡”打击治理,要求各银行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扭转当前被动局面。

银行按照有关部门要求采取限制措施

部分个人账户无法在非柜面渠道使用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深圳地区反映冻结账户问题比较集中的是某国有大行的客户。今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致电该大行位于深圳福田区的一家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近期确实有不少客户前来解冻银行卡,他们一般都是因为有频繁的小额交易“中招”。银行也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他们的银行卡进行了冻结。客户可持身份证和银行卡到网点来办理手续,经查实没问题就可解冻。该工作人员还表示,长期不用的银行卡也可能被冻结,也需要到网点办理手续。

据了解,除了这家大行,深圳地区其他银行也出现客户借记卡大规模被冻结的情况。8月5日,江浙地区某城商行的深圳分行就在官微上发布公告称,根据深圳市联席办《关于高效挤压高危个人卡七条措施的通知》要求,结合该行账户实际情况,该行对符合管控条件的账户进行了限制非柜面渠道控制。如客户账户使用过程中发现暂无法通过非柜面渠道进行资金收付,可前往指定网点申诉或拔打电话咨询。

据报道,深圳市联席办的这份通知指出,对近30天日均AUM低于1000元的账户,且开户人为16岁至40岁之间的男性非深圳户籍人员,全量管控账户非柜面功能,每月回检管控,确保无遗漏;近三个月内账户无任何主动交易,且未绑定缴纳水电费、有线电视费、房贷等业务的账户,全量管控账户非柜面功能;对于代发薪企业客户,超过35天停发薪且余额低于1000元的账户进行管控;与相关代发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离职人员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管控离职人员相关账户。

通知强调,优化账户交易监测模型,强化事中管控,确保及时发现小额测试、快进快出不留余额、分散转入集中转出等异常交易行为后能够自动采取只收不付管控措施。线上线下同步加大反诈宣传力度,使非法出租、出借、出售银行账户被纳入惩戒的严重后果深入人心。

为打击治理电诈开展断卡行动

个人正常用卡别踩四大“禁区”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深圳最近的这次行动也是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断卡”行动采取的举措。最近两年电诈高发地区的银行开卡日趋严格,被冻结的账户也明显比其他地区多很多。

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及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在“断卡”行动中,银行、支付机构也需要清理长期不动户、“一人多卡”、频繁挂失补换卡等异常银行卡。

去年11月,央行曾公布“断卡”行动开展一年来的成果。在此次“断卡”行动中,央行督促银行、支付机构清理长期不动户、“一人多卡”、频繁挂失补换卡等异常银行卡14.8亿张;指导商业银行建立涉诈风险监测拦截模型,对涉诈高风险交易“快速监测,及时拦截”,实时拦截涉诈资金10亿元。

在银行一线工作多年的李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根据她的经验,银行卡突然受限,大多存在四种异常情况。

第一种是银行预留的客户信息不完善。比如,客户证件超期,客户信息不全等。不少银行的系统会定期筛选出此类客户,批量限制非柜面业务。她提醒大家,如果换了新的身份证,一定要及时向银行更新,大部分银行的手机银行都可办理。

第二种是频繁交易触发反洗钱、反欺诈等银行风控系统预警。有些商户为了偷逃税款,会利用个人账户收转对公账款;有些人不停刷pos机套现信用卡;还有人淘宝刷单或参与网络赌博、买卖虚拟货币,这些非法活动一旦被系统识别出来肯定会受到限制。系统预警后,有些银行直接就限制了相关账户交易,客户需要去网点办理必须的手续才能解除限制。

李女士建议,持卡人不要短时间频繁地进账和转出;不要经常收到账就马上转出;更不能接受不明境外资金或涉嫌非法活动的资金入账。

第三种情况是银行卡长期不用,状态异常。比如开卡后三个月或六个月都没有交易,会限制非柜面交易;银行卡长期不用,且账户余额较小,处于睡眠状态,也会被限制。如果客户想继续使用或激活,可以咨询银行办理;如果实在不需要使用,最好尽快销户。

第四种情况是本人银行账户没问题,但交易对手的账户有问题。如果跟涉案账户有转账等交易往来,也会被牵连受限制。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才能解除限制,单靠银行无法解决。

“系统识别也会有误伤情况。”李女士表示,持卡人如果接到银行核实电话,一定要积极配合,在必要的时候主动提供身份证件、流水、发票等证明。同时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千万不要出租、出借给他人,更不能参与其他非法活动。

“断卡行动”给误伤客户带来不便

专家建议银行改善服务

“我平时就用这张卡网购,可能618期间夜里下单下的有点儿多,就给冻结了。真没干什么非法的事啊!”“每个月工资一到账,我会在10分钟之内就把钱转走还信用卡,现在连工资卡都封了。”“上个月我到银行排队1个多小时好不容易解冻,前两天不知为什么又给冻结了。打工人真耗不起网点排队的时间啊!”在各大网络平台,都可看到网友吐槽自己“无辜中枪”的经历。

“断卡”行动已开展近两年,为何还有不少持卡人被误伤?大规模断卡现象背后,银行是否有改进提升服务的空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是为了配合公安机关等部门为打击电信诈骗开展的“断卡”行动,这是责任所在,但这个过程难免会误伤部分持卡人,因为银行是通过设计的筛选模型来识别用户卡片的风险,如果设置的条件过于窄小,可能会有漏网之鱼。所以现在有些银行采取了相对宽泛的排查措施,一小部分持卡人就会被误伤。

“从操作层面来看,在防范电信诈骗和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很难。”董希淼表示,希望银行能够借助更多的金融科技手段来做到更加精准的排查,尽量降低误伤的比例。同时,在误伤之后采取更加人性化和更便利的补救措施。比如,可以考虑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一部分手续可以在线办理,一些材料可以线上先行填报;线下解冻也可以考虑在自助机具设备上进行。总之,银行应该为持卡人解冻银行卡提供多种便利,尽量简化流程。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指出,客户是银行业务的根本,银行自身肯定是倾向于给客户提供便利的。但现实情况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断卡行动必然会给部分用户带来不便。银行能做的,就是向客户解释清楚,同时做好服务。比如有些卡冻结之后需要去网点重开,是否可以考虑在线实名认证来重开?比如在断卡的时候是否及时告知了客户?如果银行能积极改进服务,即便不能彻底解决断卡带来的不便,至少能通过周到的服务挽留住自己的客户。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