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申万菱信发布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终止申万菱信睿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公告。据申万菱信睿选今年二季报披露,报告期末,基金总份额仅剩下约53万份,沦为一只不折不扣的迷你基金。北京青年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清盘基金已经达到百只,其中多只基金上市还不到一年就发布了清盘公告,这些基金大多在清盘前沦为了“迷你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迷你基金到底能不能买?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据了解,“迷你基金”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成为了当下基金业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机构大幅赎回 申万菱信睿选成立不到一年就沦为迷你基金
作为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申万菱信睿选成立于2021年9月23日。申万菱信睿选为何成立不到一年就闪电清盘?据申万菱信睿选今年二季报披露,报告期末,基金总份额仅剩下约53万份。其中,申万菱信睿选A和申万菱信睿选C分别只录得34.76万份和18.21万份,对应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仅34.07万元和17.78万元,合计仅约51.85万元。
据基金当初的生效公告披露,公司募集规模约2亿元,主要是C类份额,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603户,户均认购金额约13.17万元。但去年四季度末,申万菱信睿选C类份额已基本赎回殆尽,当季赎回份额高达20016.9万份,期末仅剩下22.48万份。同期,申万菱信睿选A类份额也从期初的69.30万份减少至55.64万份,当季净赎回13.66万份。这意味着机构在申万菱信睿选的大面积赎回。据申万菱信睿选今年一季报披露,基金在本报告期内出现超过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截至二季报期末,该基金资产净值未恢复至五千万元以上,彻底沦为一只迷你基金。
今年A股市场波动加大,不少基金产品在短时间内触及清盘线。7月14日南方基金公告称,截至7月12日,旗下一只混合基金已连续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该基金成立于 2月18日,发行总规模为5.63亿元,成立不足半年基金规模便已降至1亿元以下,面临清盘危机。7月14日,广发基金宣布,旗下一只QDII-ETF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4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该基金成立于4月27日,成立规模刚过合同生效门槛,产品仅运行不到3个月。
据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进入清算流程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了100家。一名基金业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从清盘原因来看,超六成基金触发了合同终止条款。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是多数基金触发清盘机制的原因。
普通基民能不能买迷你基金?
基金投资者刘先生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很多基民平时买基金都不做研究,一般都只会关注价格和涨幅,很少有基民关心它规模的大小。“由于我是分散投资,基金买的多,两年前就买过一只迷你基金,后来出来清盘公告才知道这是一个迷你基金,不过也没有带来亏损,这只基金还赚钱了。”
一名基金业人士表示,从基民的角度看,基金清盘就是把持有的股票和债券卖掉,由于迷你基金的规模小,卖出股票或债券对市场的冲击不大,投资者基本上可以按照基金单位净值收回投资。基民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但由于迷你基金规模太小,往往都是业绩不好被市场抛弃,而且一旦沦为迷你基金后无法给基金公司带来效益,比如1只1000万元规模的股票型基金,1年能收到的管理费才15万元,还不够一名基金经理的工资,基金公司很难给它配置好的资源,基民就很难获得好的收益。总体来说,普通基民还是要避开这类基金。一些平时不太关心基金规模的基民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手中持有的基金。如果有这种情况,建议尽快赎回换成新基金。
监管新规:新基金上报需提交迷你基金“清单”
截至今年6月底,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经突破1万只大关。其中有上千只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基金总数量的10%;规模不足1000万元的基金则有200只左右,占比2%。“迷你基金”的数量处于高位。据一名基金人士表示,迷你基金的数量居高不下具有历史的原因,不是一下就有了这么多。这可能跟一些基金业绩表示不佳,造成亏损,进而引发投资者的赎回有关。另外,还有一些盲目发行、定位不明确的基金产品,逐步被市场抛弃,从而触发清盘机制。
不过也有基金业人士指出,近些年我国公募基金发展迅猛,出现迷你基金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如果你业绩不佳,投资者自然会用脚投票,赎回老基金购买新基金。在以万计的公募基金产品群体中,出现一定数量的迷你基金,只要其比例不是显著偏离统计规律,这应该是一个健康公募基金市场所应呈现出状态。
北青报记者日前从多家基金公司获悉,近期监管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基金时,需要提供迷你基金情况说明、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时间点,若解决方案中提到持续营销,还需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一名基金业内人士介绍,此前对迷你基金的要求是基金公司需控制非权益基金的迷你基金数量在7只以下,否则就会影响产品审批。今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决迷你基金问题其实是“意见”在基金产品端的细化落实和延续。但目前监管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办法,监管部门希望基金公司自己安排时间表,尽快解决“迷你基金”问题,否则未来将影响新产品的审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