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热死人”的热射病,一起来了解一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15 20:41

近来“热射病”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热射病致死”相关话题一度冲上了热搜,“热死人”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话。

什么是“热射病”呢?热射病是源于高热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肝脏、肾脏、凝血功能、心血管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到影响。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重症中暑,是中暑当中最为严重的类型。救治起来非常困难,死亡率也非常高,通常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一般见于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作业或运动者当中,如室外高温作业者、炼钢工人、消防员、运动员、参训士兵、长期穿防护服的室外核酸采集人员;也可见于老人、小孩、孕产妇或慢性病患者这类身体素质较差的人群。

由于该病的主要机理是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系统受损,因此该病有几条关键要素:一是身体核心温度超过40°C;二是皮肤干热、潮红;三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例如谵妄、惊厥或昏迷等。  

了解下面这些概念和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预防热射病。

什么是核心温度?核心温度是与体表温度相对而言的,指的是“体腔”(胸腹腔)内的温度。由于我们无法直接测量胸腹腔内的温度,一般以能够测量的直肠温度(肛温)做为替代。体表温度是指机体表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一般以腋窝温度来代表。

有三种途径可以测量人的体温,分别是腋窝、口腔和直肠。一般来说腋温<口温<肛温。口腔温度为36.2℃-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直肠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2℃-0.6℃。可以推算出来,正常情况下肛温最高可以比腋温高出2.1℃。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37℃就是发热,37.3-38℃是低烧,38.1-40℃是高烧,40℃ 以上随时有生命危险。当体表温度尚属于“低烧”时,肛温有可能已属于“高烧”,因此会有热射病患者体温有时并不是很高的现象。可想而知,当体表温度就已达到“高烧”阶段时,人的体腔内会是怎样的一种高温状态?所以热射病强调的是核心温度,正是这样高的温度把人给“烧坏”了,以致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如谵妄、惊厥或昏迷等。

热射病为什么会出现皮肤干热、潮红呢?在调节体温方面,人体通过皮肤散热可占总散热量的90%。当体温升高的时候,通过大脑当中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会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再通过汗腺排汗的作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汗水变成蒸气散发时需要大量热量,每蒸发1ml汗液可带走585卡的热量,从而使体温下温。但热射病是一个核心体温很高,体温调节障碍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疾病,无法通过正常的体温调节机制把温度降下来,所以皮肤充血、潮红、灼热,但干燥无汗。或许我们也可以通俗地想,由于身体内部温度过高,各种脏器、大血管都处于血容量不足状态,已经没有多余的血液能转化成汗液来散热了。

热射病如此凶险,死亡率如此之高,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当前正值伏天,高温、潮湿、风少且小,是一年当中最难捱的时候,预防中暑及热射病正当时,那么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当该日最高气温≥37°C时,便容易发生中暑,就要尽量减少室外长时间作业或活动的时间。作业环境要有通风措施,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遮阳避暑。多饮水,当预计要在室外待较长时间时,最好多备些淡盐水,补水的同时可补充一些因汗出过多而丢失的电解质。若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大汗、乏力等早期中暑症状时,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

应季水果当中,西瓜应是伏天首选。中医界素有西瓜是“天然白虎汤”之说,意思是说伏天吃西瓜,相当于服用“白虎汤”。白虎汤是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的方子,治疗“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之实热证。中医认为“白虎”对应秋天凉爽干燥之气,方名“白虎”,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一样。应季的西瓜,确实是防暑的首选佳品。  

个人身体素质也是决定是否得病和患病以后恢复快慢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足够的营养也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体温调节功能本身就弱,如果饮食不当,也会影响身体素质。总体来说,伏天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蔬菜、水果可以丰富一些,避免油腻、辛辣、性热饮食,也不要酗酒、醉酒。有肥胖者醉酒后关窗户睡觉即发生热射病的病例。这个季节还可以适当吃点苦瓜、柚子、莲子心、野菜等苦味食物,还可以适量饮用苦丁茶、菊花茶等饮品。中医认为,苦味食物有清热去火的作用。

室内常通风也很重要。不见得一定是在高温潮湿的室外才会发生中暑或热射病,满足温度、湿度、空气不流通三个条件,便容易“中暑”。有老年人在厨房蒸馒头即发生热射病的病例。所以,每天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对预防中暑或热射病很重要。

最后强调一下正确使用空调的问题。有很多人夏天喜欢把空调开得很大,房间里温度几乎达到冷飕飕的地步,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中医讲天人相应,伏天暑热交蒸,人体内环境也是湿热内蕴,本来就是要通过毛孔开泄发汗来达到清热祛暑排湿的目的的,把空调温度调得那么低,毛孔都收缩闭住了,热和湿怎么排得出来呢?湿热蕴积在体内没有出路,脏腑功能必然出问题,这也是近年来“空调病”经常发生的原因。论起来,蒲扇、电扇通过风吹空气流动来降温的方式比空调直接吹出阴冷的风让屋里变得冷飕飕的做法要好得多。即使开空调,也是室内温度达到不觉得热即可,没必要达到觉得凉甚至觉得冷的地步。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抱怨天气越来越热喜欢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的时候,可否想过,这其中也有我们利用空调把室内、车内变得越来越冷的原因?科技是把双刃剑,现在很多极端天气和人类发明的高科技不无关系。为了身体健康,为了环境健康,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下空调的合理使用。

文/北京小汤山医院  赵润栓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谨防热射病发生,这些知识需要了解
新华社 2024-07-21
高温下热射病防治是关键 专家:应特别关注独居老人
中国新闻网 2024-07-09
关于中暑和热射病 北大人民医院医生为您把事儿说清楚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6
高温下,这份热射病“预防指南”请收好!
新华社 2024-06-14
这些症状是热射病前兆,预防注意这4点
马上营养 2023-07-23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热射病?
人民日报 2023-07-20
从饮食角度聊聊“热射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6
持续高温,小心热射病!
北京市体检中心 2023-07-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