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上海已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上海辟谣平台发现,涉疫谣言数量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旧谣言“死灰复燃”。这些谣言从何而来?造谣者或传谣者居心何在?盘点过去两个多月所澄清的谣言,可以发现谣言也有“套路”。
“善意提醒”别轻信
从梳理看,因科普不足而产生的谣言似乎“生命力”最顽强,近日流传的谣言以此类居多。
其中,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中使用的采样拭子、抗原检测试剂盒可谓此类谣言的“受害者”。据上海辟谣平台梳理,自3月初疫情发生以来,主题为“采样拭子”有毒的谣言至少出现了4次,而且越传越离谱:最初只是称采样拭子顶端有试剂,对人体不利;最新版本已经变成了顶端有荧光剂、放射性元素乃至压根不存在于市场的“莫吉隆斯纤维”……以上谣言均已被澄清,不论是研究检测方式的科研人士,还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有关监管部门,都已经明确,合格上市的采样拭子与传言物质没有关系,可放心使用。
与此同时,城市大面积消杀的谣言也出现了数次。在这些不同版本中,有的是高空大面积消杀,有的是对某些商业街进行消杀,还有的将外省市的画面移花接木后,“佐证”谣言。可通过求证和溯源,这类谣言不仅没有依据,而且在多个省市都出现过,反复被澄清。
但为何仍有公众在传谣呢?原因之一,恐怕是官方和权威渠道的科普类信息还不够多,部分造谣者属于以讹传讹,以为在做善意提醒,其实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传谣者则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
由此可见,面对这类谣言,既要加大澄清力度,也要增加来自权威部门、官方渠道的科普信息。以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为例,此前的官方介绍以这类检测的必要性居多,但对于检测使用的采样拭子、试剂盒、提取液的构造、安全性以及检测方法等,介绍较少,从而给造谣者和传谣者留下了空间。
同时,有关方面不妨丰富科普类信息的传播形式。受众群体看,中老年人容易被“伪科普”所迷惑,这一群体又对短视频等形式情有独钟。不少传谣者就根据这一心理,穿上白大褂、装作“专家”的样子,传播不实信息。那么,真正的科普信息是不是也可以投公众所好,借助短视频,让更多的中老年人看得到、看得懂呢?
耸人听闻需打问号
盘点发现,有些谣言之所以传播较广,与它们的“主角”不无关系——老人、病人、未成年人等,大多为弱势群体。在谣言中,他们的遭遇很凄惨,有的缺衣少食乃至饿死,有的未能得到救治不幸身亡、有的离开父母无人关心,还有的出现了家人因主角的遭遇而“伤心欲绝,选择轻生”……这些谣言大多站不住脚,上海辟谣平台联系到当事人、当事人的亲朋好友或邻居后,真相立刻水落石出。
追溯这些谣言的产生,不难发现,少数是道听途说、夸大其词的结果,更多的来自恶意造谣,造谣者就是要博眼球、骗流量;甚至有造谣者将已经被澄清的谣言断章取义或添油加醋,进行“二次创作”,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
以上做法不仅误导了公众、影响了社会秩序,而且对谣言当事人或相关人员造成严重影响。比如,一位被编造称“三天才吃一只鸡蛋”的老人对一直帮助她的志愿者和社区干部说:“你们那么照顾我,却有人造谣,这是故意抹黑政府!”还有当事人向上海辟谣平台发来求助,希望澄清谣言,不要让“再创作”伤害他及其家人。
为了避免被欺骗,公众应对这类“耸人听闻”的传言多留心眼,即便相关消息称来自“我朋友”“同事的邻居”等亲密关系,也不足为信。从实践看,收到这类消息的公众如果向转发者求证“到底是哪个朋友”“哪位邻居”,往往会发现对方并不能提供让人信服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制止这类谣言。从溯源看,此类谣言往往是自媒体的“自编自导”,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难辞其咎。可是,这些平台上的投诉入口并不明显,而且就算公众投诉举报相关内容,平台的反馈处理也不及时。还有,有些谣言被澄清后,这些平台并没有“一键下架”,造成谣言屡禁不止。面对这一现象,亟须相关部门出手,督促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落实审查和下架责任。
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疫情期间,以相关政策、民生保障为主题的谣言也较为频繁。例如,在4月中上旬,上海辟谣平台澄清了《上海所有企业暂停生产与配送?防疫保障通行证无效了?假的》《上海要暂停团购?假的!造谣者用心险恶,公安正在追查》《网传松江区明天开始不进不出,通行证全部失效?假的》等数条与保供通行有关的政策类谣言;4月至5月,《松江一空地上蔬菜物资腐烂,没有配送给居民?不实!》《杨浦一小区“分发物资在作秀”“卸了一半货就开走”?假的,要发两个街道》《发的是食用油,用的是酱油瓶身?普陀全区已核实,未发过该物资》《赵丽颖驰援上海的物资被整箱扔进垃圾车?视频当事人发声,网友晒出收货图》等与保供物资有关的澄清也很受关注。有市民提出,之所以有这些谣言,与相关信息不透明有关。
“谣言止于信息公开”,在涉及民生和相关政策方面,这点尤其重要。5月初,上海辟谣平台根据网友提问“新疆捐赠给宝山的羊肉去哪儿了”做了调查,分别采访了羊肉捐赠方、羊肉受赠方,了解了这一捐赠行为的前后经过,说明了相关羊肉之所以没有出现在居民大礼包中,是因为数量有限加分割较难,被统一赠送给了抗疫一线单位,包括环卫工人、公安部门等,相关方面也出具了受赠清单,捐赠方也认可方案。消息发布后,一些吃到羊肉的一线抗疫人员也发来留言,澄清了“捐赠羊肉不见了”的误会。
类似的情况在涉及保供物资的传言中还有很多。如果有关方面能开诚布公,提前公示,并提供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监督,无疑能有效减少谣言的产生。
不过,公众也要留心:虽说食品安全“零容忍”,违规违纪“零容忍”,但也不能用造谣的方式追问真相,避免触犯法律。这几个月中,有部分造谣者和传谣者因此被依法处置。这都为公众提了一个醒,可以通过权威渠道了解信息、反馈意见,但不要用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