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一季度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数据显示,公募基金2022年一季报整体亏损高达1.3万亿,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亏损4233亿、9051亿。这个数据创下了公募基金行业历史上单季亏损新高。昔日的顶流基金经理们几乎都遭遇重创。那么,哪些基金经理亏损最多?他们将如何调整自己的基金持仓以及如何看待接下来的行情?
“千亿”级规模权益基金从市场消失
根据统计,“千亿”级规模的基金从市场消失了。葛兰、林森、侯昊、张坤,管理总规模都曾超过千亿元。数据显示,一季度张坤的管理规模缩水170亿元,葛兰的管理规模缩水142亿元,刘彦春的管理规模缩水230亿元,他们的管理规模都已跌破千亿元。一季度内,业内前十大权益基金经理的受托规模,平均回撤了18%。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有7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比去年四季度末少了2位基金经理。
除葛兰、张坤和刘彦春外,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在2022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也比2021年四季度末缩水200亿元;中欧基金周蔚文的管理规模缩水229亿元;汇添富基金胡昕炜的管理规模缩水171亿元;易方达基金冯波的管理规模缩水118亿元;富国基金朱少醒的管理规模缩水71亿元;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的管理规模缩水77亿元。
基金经理的焦虑“更来自对未来继续下跌的担忧”
具体到基金产品层面,比如易方达张坤、景顺长城刘彦春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在一季度分别亏损122亿元、105亿元;还有2021年公募基金双料冠军崔宸龙,也没能躲开“冠军魔咒”,其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自2022年开年以来,一季度下跌21.65%。
“一季度,基金净值出现了较明显的下跌,这让不少持有人感到了焦虑,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张坤在一季报中坦言。张坤表示,焦虑可能不仅来自于已经实现的下跌,更来自对未来继续下跌的担忧。毕竟大脑天生就会感知趋势,即使其并不存在。如果某个股票连续上涨了三天,人们就会自动预感第四天上涨,如果第四天这只股票真的上涨了,多巴胺就会释放,人们就会有满足感。而且,预期好事和坏事的感觉,往往要比实际经历它们更为强烈。当想象可能发生的痛苦事情时,那种感觉丝毫不亚于真正的痛苦。
面对市场波动多数基金经理未降仓
虽然今年一季度基金整体表现不佳,但包括刘彦春、谢治宇、周蔚文、刘格菘、胡昕炜、李晓星、萧楠、冯明远、杨锐文、冯波、崔宸龙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一季度都没有出现较大的净赎回现象。以张坤为例,盘点张坤管理的4只基金,仅1只基金一季度遭到净赎回,占比不到0.3%;另有1只不变,2只净申购。张坤管理的基金产品仍是高仓位运作。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易方达亚洲精选等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股票持仓占比均在90%以上。
虽然面对较大幅度的回撤,葛兰的基金也同样高仓位运行。葛兰在一季报中表示:“在基金操作层面,2022年一季度医药板块内部热点快速轮动,我们仍严格按照其投资框架进行个股选择,在长期看好的核心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等方向进行了着重布局。”
据中金公司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的仓位由上季度的86.9%下降至85.6%,仍高于2021年前三季度的水平,其中A股仓位由80.0%降至79.0%;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由86.5%降至85%,灵活配置型基金的股票仓位由70.8%小幅降至68.5%。
面对近期的行情,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正开始逐步建仓买入。数据显示,4月股票方向基金募集规模合计约80.55亿元,这些基金大概率还未来得及大规模建仓,按照50%比例计算有40亿元左右资金。其中,银华鑫锐混合基金经理王海峰表示:“本轮调整,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普跌,使得我们中长期看好的一些优质行业龙头股进入了合理甚至低估的阶段,我们开始逐步建仓买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