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奥密克戎株,为什么全国多地都做了多轮核酸检测?8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谭晓东教授就这个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新冠病毒变异株是以希腊字母来命名的,截至目前已出现上千种突变,其中有五种重要的变异株被WHO列为“关切变异株”,即大家熟悉的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
“每一种变异株的特点都不一样。”谭晓东介绍,比如相较德尔塔株,奥密克戎株传播速度更快。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株在支气管中的感染和繁殖速度比德尔塔变异株以及新冠原始毒株快70倍,而且症状并不明显,隐匿性也强,更容易多点散发或集中暴发。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谭晓东表示,由于奥密克戎株在短时间内能快速传播,只有反应及时迅速,以快制快,尽早通过核酸检测筛查出阳性感染者并采取管控措施,才能阻止病毒传播链延长,避免传染更多人。
“除了要早点做,还要反复做,才能揪出奥密克戎株。”谭晓东说,和以前大规模核酸筛查普遍只做一轮不同,这次全国多个城市都做了好几轮,这是因为的确有些感染者要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检出阳性,因此多轮核酸检测是有必要的。
谭晓东解释,奥密克戎株能不能被检测出来取决于疾病发展阶段和采样手法。从疾病发展角度来看,感染奥密克戎株后,人体内的病毒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恰好在抑制期进行核酸检测,病毒载量少,可能就检测不出来。“病毒入侵人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开启了应战模式。采样时如果正好是免疫系统占据上风,那么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会偏低,甚至病毒还没侵蚀到采样部位,那么病毒就有可能在检测之中成功‘逃脱’。反之,如果病毒占据上风,那么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就会增高,检测之中病毒‘逃无可逃’。所以针对奥密克戎株,一次检测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不同于德尔塔有较长潜伏期,奥密克戎株传播期多在感染后1.5-5天,感染病例间的代间距平均为3天,要在短期内动态反复测核酸,才能有效检出。以隔离管控的重点人群为例,过去通常采取1、4、7、14检测频次,今年通常会采取3天2检、5天3检甚至是7天4检的频次。
“奥密克戎株比以前的变异株更容易逃脱核酸检测,跟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也有很大关系,截止到今年2月底,我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87%。”谭晓东解释,疫苗的原理是激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尽管抗体逐渐消失,但免疫细胞记忆仍在,即便感染了新冠病毒,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也会对新冠病毒进行中和与清除,导致病毒的检出率降低,需要多次检测才保险。
此外,从采样手法来看,不同采样者的手法有差异,可能导致单次采样时没有采集到精准部位的样本,只做一次核酸检测容易出现假阴性,要通过多次采样来提高核酸检测精准度。
谭晓东提醒,当前采取的核酸检测措施是“提档升级”版,加快加密核酸检测是为了防止疫情大规模暴发,从千万人中找出“漏网之鱼”,并不能说明当下疫情形势已经很严重了。群众无需恐慌,当下应做的唯有不质疑、多配合,在进行核酸检测时注意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距。
文/王恺凝 武叶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