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俄乌冲突持续升级。阴云密布的形势也引发中国读者的持续关注,一个较为具体的表现为,俄罗斯、乌克兰相关的书籍在各平台热销乃至脱销。
澎湃新闻从电商平台当当网了解到,俄乌爆发冲突,普京相关产品迅速成为热搜,相关产品脱销,已经紧急补货,设置预售。从当当站内热搜来看,“普京”成为了这几天的热门词条,持续上涨,成为前十名的热门搜索词。
战争漩涡中的乌克兰引起中国读者广泛的关注与同情,一本由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谢尔希·浦洛基写作的《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中,作者向历史求答案,厘清两千年以来塑造东欧的复杂力量,希望从中看清当前围绕乌克兰的冲突与动荡。作者对于乌克兰“欧洲之门”的定义,为读者提供了一柄快速把握乌克兰的言简意赅的抓手。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出版于2019年3月,澎湃新闻从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团了解到,2月25日,随着战火升级,《欧洲之门》一天即销售1000多本,全渠道断货,而因为类似的选题本就不是畅销书,在此前库存所剩无多,考虑读者需求,《欧洲之门》已于上周紧急加印19000册。
虽然读者对于乌克兰的热情是为当下的政治危机的动机所驱动,但是要真正了解这场危机,仍需回到历史,如《欧洲之门》的作者浦洛基认为,要理解当今乌克兰局势及其对世界的冲击,就需要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考察,也就是从乌克兰边境身份、民族身份的起源和发展开始考察。虽然一时一地的政治过程很重要,但地理、生态和文化是更持久的因素,长期而言有更大的影响。
同样关注乌克兰历史,一本曾在乌克兰执教的、奥克兰大学政治学教授库比塞克所著的《乌克兰史》着重分析了乌克兰的政治身份。《乌克兰史》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世界历史文库”中的一本,此前销售状况比较低迷,目前市面上专门写乌克兰史的著作相对稀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此书临时加印5000册,目前此书为预售状况。
《乌克兰史》作者在书中谈及,乌克兰,乌克兰语中为“ukraina”,意为“在边缘”或“边疆”。在其大部分历史中,乌克兰处于一种中间地带的位置:东西分隔开俄罗斯与波兰(后来为奥地利—匈牙利),占据广阔的欧亚大草原的最西端,成为欧洲与亚洲、西方与东方的中心。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乌克兰是苏联的一部分;但当苏联于1991年分解为15个国家的时候,乌克兰获得了独立。在人口上,乌克兰为后苏联时代国家中的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而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乌克兰的国土面积排行第二位(同样仅次于俄罗斯)。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乌克兰却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而在今天其历史的重要性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乌克兰东西区域的分裂;对资本主义经验的缺乏使其有争议的后苏联时代转型更为困难;现代国家形态的欠缺使乌克兰民族认同复杂化;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其与邻国,尤其是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在沙俄和苏联时代都曾统治乌克兰。因此,把握乌克兰历史的各个方面,厘清其历史线索成为新乌克兰国家的重大挑战。
相比乌克兰,中国读者更加熟悉俄罗斯,而俄罗斯相关的书也出版更多。
虽然战争将乌克兰和俄罗斯截然分开,但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历史,文化,语言和宗教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俄语作家都来自乌克兰,包括果戈里、巴别尔、阿赫玛托娃、《生活与命运》的作者格罗斯曼,以及被列为2013年乌克兰最佳俄语作家的安德烈·库尔科夫。
理想国告诉澎湃新闻,最近一本名为《企鹅的忧郁》的书备受关注,销售状况良好。《企鹅的忧郁》的主角是落魄作家和他的宠物企鹅,故事的开头,乌克兰经济遭遇危机的时候,动物园只好遣散动物,开放民众认领带回家。二流小说家维克托带回家的是一只企鹅,当他给企鹅起名叫米沙的时候他就知道他们会在寒冷的乌克兰一起过冬了。维克托前一周才被女友抛弃,觉得很寂寞,而米沙也有它自己的孤单,于是这两个就这样互相寂寞着,感觉更像彼此依赖,而不是亲密的伙伴。作者在书中以企鹅隐喻了在集体主义解体之后无序却又有生命力的乌克兰人们和他们的革命。
另外,理想国m系列与俄罗斯相关的著作也在持续热销。
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022年1月推出的一本《拉斯普京: 信仰、权力和罗曼诺夫皇朝的黄昏》可谓应景。他既是一名西伯利亚农夫,又是俄罗斯帝国宫廷中的显要政客;他既是圣徒和殉道者,又是醉鬼和无耻之徒;他和他的神秘权力,伴随罗曼诺夫皇朝走向垂暮——拉斯普京的一生就像一部黑暗童话,在现代史上占据了极为引人注目的位置。被谋杀一百年后,“圣魔”拉斯普京仍被层层谜团笼罩,徘徊不散的谣言、诽谤和讥讽与对他的信仰并存,从来没有离这一形象远去。
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019年推出的一本由中国学者张建华写作的《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则体现出中国研究者的学术路径:通过挖掘和梳理政府公文、报纸杂志、文艺作品、民间传说以及国家间政府外交、非政府组织间的公共外交和普通民众间的民间外交等文献,从他者视野出发考察了自1721年11月2日由沙皇彼得一世开始的196年的俄罗斯帝国时期,至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后69年的“红色苏联”时期,俄罗斯共265年“国家形象”的演变历程。“俄罗斯帝国”的转折点始于1812年战争,在此之后,“俄国人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乃至种族血缘上与欧洲人毫无二致了”。然而,这一切仍然是镜花缘式的“帝国幻象”,可以说,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国家形象对于欧洲人来说仍然是模糊的和陌生的,被称为“欧洲大门口的陌生人”。
澎湃新闻也了解到,一本名为《一座梦想之城的创造与死亡:敖德萨的历史》的书在电商平台当当网上一度断货。这本书首版于2020年5月,不同于前文所介绍的相关历史著作中动辄从一两千年开始写起的纵横捭阖,敖德萨是一座仅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小城,却有着复杂的身份,它曾属于俄罗斯帝国、苏联、乌克兰,被罗马尼亚占领过。它有着令人怀念的辉煌时期,德里巴斯在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支持下规划和初步建设了它。黎塞留任总督时期,促使其繁荣和现代化。在沃龙佐夫时期,它继续扩大规模,商业更加繁荣。它也有着惨痛的回忆,克里米亚战争使其繁荣发展被迫中断。二战时期被罗马尼亚占领,对犹太人实施大屠杀。因为历史及地理环境的原因,敖德萨辉煌不再,人们陷入深深的怀旧情感中。
文/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