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以视频的方式向香港立法会提交了2022/2023年度的财政预算案。
证券市场方面,陈茂波表示,香港证券市场在过去一年继续蓬勃发展。去年香港股市平均每日成交额达166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29%;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近3300亿港元,全球排名第四,继续是全球主要的上市平台。
“港股交投及市值的增加,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去几年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提升香港市场的竞争力,包括容许‘同股不同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企业上市;容许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并便利合资格发行人在香港作第二上市。”陈茂波指出。
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底,共有70家公司循此新制度上市,融资金额逾5700多亿港元,占同期总集资额近一半。新经济企业目前已占香港股市总市值超过百分之二十。其中,有48家为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他们的融资额合共逾1100亿港元,令香港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带动香港生物科技生态圈快速全面发展。
陈茂波指出,持续优化运作、革新制度、创新发展,是为香港市场赋能、提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今年一月,在平衡了确保上市公司质素、投资者保障及市场发展等考虑下,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推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制度,容许经验丰富而信誉良好的SPAC发起人物色新创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扶植富有潜力的新兴企业通过非传统首次发行的方式上市,为香港引入一个全新的上市路径。
此外,陈茂波还特别提及,内地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需求庞大。然而在海外市场上市须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大,已有不少中概股选择回流。
“我们已为此做好准备,包括容许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属非创新产业的大中华公司在港第二上市,并给予双重主要上市的发行人更大灵活性。这些措施将有利进一步吸纳优质中概股在港上市,丰富市场选择,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香港全球融资平台的竞争力。”陈茂波在财政预算案中称。
陈茂波进一步透露,一些从事先进技术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但却尚无盈利和业绩支持,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正在检视主板上市规则,研究在充分顾及相关风险的情况下修订上市条件,以配合有关集资需求。
陈茂波还表示,作为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还会继续探讨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推动离岸人民币产品发展,包括在港发行更多元化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债券。
目前,由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及香港金管局成立的工作小组,已完成允许“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的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详细的实施建议。
陈茂波介绍,工作小组将展开筹备工作,并与内地监管当局和相关机构协商。届时,特区政府也将提供配套措施,如宽免有关市场做市商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以提高人民币计价股票的流通量。
陈茂波还强调要进一步深化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探索开拓更多风险管理产品。
“债券通”南向交易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都在去年九月相继推出。“沪港通”和“深港通”的范畴持续扩展,交易额大幅增长。两地交易所在去年底已就将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达成共识,ETF互联互通可望尽快落实。
“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A股指数期货合约’亦已在去年顺利推出,我们会探索开拓更多风险管理产品。”陈茂波表示。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