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隶属于纳斯达克集团)正式挂牌上市。沃尔沃汽车以每股53瑞典克朗的价格发行B类普通股,拟筹集约230亿瑞典克朗(约合26.7亿美元)资金,已获大幅超额认购。此次上市是2000年以来瑞典国内最大的一次IPO,也是今年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次IPO,上市首日沃尔沃股价报64.85瑞典克朗,较IPO价格上涨23%。
十年磨剑,功不唐捐。2010年,当时进入汽车行业仅10余年的浙江民企吉利集团,在全球同行和资本市场充满怀疑的目光中,以18亿美元并购享誉全球的豪华车品牌沃尔沃,被视为跨国并购的“蛇吞象”。此次沃尔沃成功上市,意味着吉利牵手沃尔沃走过十年,得到了投资者和市场的普遍认可。
沃尔沃IPO是吉利“蛇吞象”并购十年结出的硕果,对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发展生态具有丰富的启示。十年前,中国汽车业仍处于起跑与加速阶段,技术水平、整体产能和国内市场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走出去”融入全球化的压力并不大。但就在那时,吉利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汽车无论是要提高技术水平和发展能力,还是要充分释放产能和扩大消费市场,都必须走全球化融合发展之路,在全球化市场中开拓更广阔的纵深空间,因此毅然决然做出“蛇吞象”并购决策。此为启示之一。
启示之二: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并非只有单一模式,而是可以有多元的选择和路径。把国外汽车品牌及其技术“引进来”,在国内开办合资车企,产品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是当年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的主流模式。国内车企“走出去”,在国外开设分公司,或者与国外车企的分公司合作,是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的另一种模式。吉利从福特手中买下沃尔沃轿车业务,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由此打开国际市场,使中国汽车海外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为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探索了新模式。
启示之三: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应有开放的心态,应追求效益而非控制,注重所用而非所有。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兑现对沃尔沃“放虎归山”的承诺,始终坚持充分授权、探索发展、深度协调,尊重沃尔沃原有的管理、技术创新能力及全球运营战略,双方在联合采购、联合开发等方面展开协同,逐步从财务、生产制造到技术实现全方位融合。通过并购和融合,吉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研发和造型设计原创能力,完成了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最终达到品牌影响力全球化。
启示之四: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已站在新的起点,要在严峻挑战中把握变革新机遇。今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缺芯”、限电、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压力,9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07.7万辆和206.7万辆,同比下降17.9%和19.6%。同时要看到,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自主品牌车企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今年9月,中国出口汽车17.4万辆,同比增长70.59%,1-9月累计出口汽车149.2万辆,同比增长110.60%。中国车企应牢固立足全球化市场,强化车规级芯片与汽车产业链协同,构建融合网状供应链生态,加速闯进全球芯片的供应链,抢占下一步汽车业全球竞争制高点。
启示之五: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化,不是某一家车企单打独斗所能成就,而需要中国汽车行业协同发力,矩阵式、成建制整体提升。吉利与全球合作伙伴协同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实现制造、研发、采购、销售全球布局,成为中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车企,并发挥了强劲的引领辐射效应。近年来,中国车企进军全球化市场取得不俗成绩,如长城汽车已在俄罗斯建立分厂,首款国外的哈弗F7正式开始销售;上汽名爵主攻东南亚市场,旗下多款车型颇受欢迎;长安汽车深耕中东国家,大力发掘当地政策、品牌、市场、环境等方面机遇,等等。
从十年前吉利“蛇吞象”并购沃尔沃,到今天中国车企海外布局“遍地开花”,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之路定能越走越宽,并助力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
文/郭海英
图源/新华社
编辑/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