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明朝被清朝取代,而清朝发迹于辽东,但是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明朝时出任辽东巡抚的文官级别都很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是明朝不重视辽东,才让清(后金)有机可趁,从而崛起吗?
明朝设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司,分别管理地方民政、军事及司法,但是在辽东地区却比较特殊。明初辽东只设有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却没有布政使司和按察司,辽东的民政和司法则跨海归渤海对面的山东管。
原因在于当时辽东人口太少,民政事务不多,没有必要设。因此在明朝的地图上,你会看到山东的“山”字写在辽东。但是辽东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有北元残余势力以及不太听话的女真各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都指挥使司的设置是必要的。
随着社会发展,辽东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各种民政事务也随之变多,再由山东管理辽东就有些不便,毕竟隔着海。1435年,明英宗刚继位,朝廷就设立了辽东巡抚,管理辽东地区的事务,将山东有关衙门在辽东的权力逐渐转移过去。这样辽东的各种权力和资源就可以集中管理,而不是各自为政。
早期的辽东巡抚只管民政,如第一任辽东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浚。他刚到辽东,情势不熟,主管民政、农业,比如弹劾犯错的官员,管理屯粮事宜,辽东的军事主要由辽东总兵负责。
辽东巡抚驻地在辽阳(今辽宁辽阳),辽阳如今虽然名气不显,但在清朝沈阳崛起之前,从秦汉至明末很长时期内,辽阳是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
辽阳位于辽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依千山山脉,太子河穿境而过,和浑河汇合成大辽河流入辽东湾。基于辽东的特殊军事地位,1467年,明宪宗即位后,朝廷又给了辽东巡抚军事上的管理权,辽东巡抚就集军、民大权于一身。
辽东巡抚要比总兵大,主要是因为辽东北控女真,西扼蒙古,是京师的屏障。为保障京师安全,辽东总兵必须有军事上的指挥权。但是辽东总兵手握重兵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对朝廷有异心,就会严重威胁京师安全。那怎么办?由朝廷任命辽东巡抚,给巡抚兵权,来制约辽东总兵。
总兵的问题解决了,但问题又转移到巡抚上来了。按理说,辽东位置如此重要,辽东巡抚肯定是级别很高的文官。但是如果来任职的文官级别很高,再掌握辽东兵权,万一有不臣之心,就成了大军阀。
所以朝廷想了个办法,用低级文官来出任辽东巡抚,由于级别低,就没有条件拥兵自重。而且由于朝廷重用,还会更认真地管理辽东。
从中可以看出,明朝之所以用级别低的文官出任辽东巡抚,并非是不重视辽东。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太重视辽东,生怕出现问题,才出现这种看似异常的情况。
即使是这样,明朝紧防慢防仍然未能避免辽东出现问题。努尔哈赤得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赏识和栽培,1583年被朝廷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终成明朝大患。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