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文“新”说《繁花》,评弹期待绽放更多火花
文汇报 2021-03-16 22:32

“三年多的演出累积了一批忠实的‘花粉’,但我们不能总在同一批花上采蜜,要开辟更大的花田。”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口中的这部作品正是长篇评弹《高博文说繁花》。下月,高博文就将首次携新版《高博文说繁花》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歌剧厅。大舞台、新亮相,观众将在说书人的带领下领略小说《繁花》中浓郁的海派文化,也将看到评弹这门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2017年,高博文领衔青年演员将金宇澄所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沪语小说《繁花》搬上了评弹舞台,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大量好评。三年来,高博文携这部作品走进新天地、思南公馆等多个上海文化地标。谈及此次在大剧场演出,高博文坦言有挑战,但也更期待为观众带去新体验。

“评弹的跨度很大,可以在小房间里演,也能进剧场。”高博文对记者表示:“评弹不能离观众太远,但走上大舞台对评弹本身来说是一种提升。”在东艺的歌剧厅演出,高博文首先做的决定就是撤掉桌子和踏板,打破观众对评弹“一桌二椅”的既定印象,演员可以走到舞台中央和两侧,扩大表演的辐射力。与此同时,在舞台后方设立LED大屏,给予观众更为丰富的视觉享受。

新版《高博文说繁花》新在形式,更在内容。据悉,新版的两段剧情将集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分别展示上海多元的风土人情和改革开放初期如火如荼的景象。“在《繁花》里,对一栋建筑甚至一只花瓶的的刻画都是精雕细琢的,而评弹正是擅于这些细节的描绘,”高博文表示。此外,为跟上潮流的笑点和审美趣味,他也下了一番工夫,对传统说书里的“抛噱头”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当代人听语言的节奏。

高博文至今仍对作品在香港八场全满的盛况记忆犹新,在他看来,《繁花》为评弹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也对评弹之于城市文化的意义带去新的启迪。“年轻人爱听《高博文说繁花》,背后可能是对海派气息的向往,”他表示:“经典剧目、拼弹形式、创新手法三者相结合,海派和江南文化自然而然就深入人心了。”

高博文自诩是一个传统的人,每每去老书场演出总觉得十分“过瘾”,但他深知说书人自己过瘾不行,只守着老听众更是远远不够。去年,上海评弹团首创了评弹剧,作为团长的高博文曾尝试过摇滚评弹、爵士评弹,也正在酝酿明年开设评弹学校,他时常叮嘱年轻演员“厚积薄发,在这个时代传统点不能丢,还要不断开创新的点。”

上海评弹团新版《高博文说繁花》将于4月11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上演。

文/王筱丽

图片/主办方供图

来源/文汇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期待更多文创IP绽放异彩
经济日报 2024-11-03
“牡丹”绽放江苏斩获三项大奖,王刚变说书人冯巩玩“飞花令”
扬子晚报 2024-10-27
上海评弹团再度来京演出,“弹笑醉春风”与《赵氏孤儿》受热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5
《繁花》有我!“幕后主角”尉文渊发声
上海证券报 2024-01-14
从小说“破圈”到剧集“出圈”,时代才是“繁花”背后的主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1-11
视窗|电视剧《繁花》热播 掀起上海文旅新热潮
新华社 2024-01-10
繁花书房、扬州话……盘盘《繁花》的江苏元素
扬子晚报 2024-01-07
十年“繁花”绽放荧屏 作家毛尖:上海就是王家卫的蓓蒂
封面新闻 2024-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