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 中国瑶族:源自远古,延续千年
一部手机游潇湘 2020-10-19 18:00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瑶族主体在中国,目前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

古语云“先有瑶,后才有帝皇朝,盘古开天是我祖,世间最早我盘瑶”。

湖南的瑶族,主要集中在永州等地区,如瑶族人口聚居最集中、地域最广大的中国瑶族第一县——江华瑶族自治县,还有神秘的瑶族发源地——江永千家峒。

都说少数民族人民热情好客,瑶族人民也不例外。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如果你来到瑶家做客,不需要和主人提前打招呼,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吃饭。反之,如果你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就不会留你用餐了。

当然,有趣的瑶族风俗还不止这些,如果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往下阅读!

民族服装

瑶族人民不论男女,都喜蓄长发,并将长发盘结在头顶,且绚丽多彩是瑶族服饰的共同特点。史料中着有“椎发跣足,衣斑斓布”一句,后在汉文史籍《后汉书》中也有瑶族先人“好五色衣服”的记载。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瑶族服饰的色彩、款式之丰富。

瑶族的风俗习惯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服装上更为明显。但因地而异。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喜欢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但并不是每个地方的瑶族服饰都一样,如有的地区瑶族妇女上穿无领短衣,以带系腰,下着长短不等的裙子;有的地区是着长可及膝的对襟上衣,腰束长带,下穿长裤或短裙。有的地区是在衣领、衣袖与长裤裤脚上绣有各种美丽的彩色图案。

瑶族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2014年11月11日,瑶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仰

瑶族人民有着多神崇拜的信仰。在过去,瑶族人民认为万物有灵,故对自然虔诚膜拜,不但祭礼寨神、家神,还有水神、风神、雨神、雷神、树神、山神等,且每逢年节都要上香。在生产的每一个过程,诸如狩猎、砍山、采集、耕地、播种、插秧、收割、建谷仓、吃新米等等,都要请师公占卦选吉日,举行祭祀。

瑶族民歌

“瑶族人民爱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明月东升歌又起,月照山头歌对歌。”

瑶族民歌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集体劳动中,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而进行演唱的民歌,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瑶族是一个能歌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唱歌高手,不论是在生产劳动中,还是在恋爱、走村串寨及访问亲友中,到处都有瑶族民歌的声音。瑶族人民以歌记录生活,表达心情,可以说,瑶族民歌是他们的语言文字。

瑶族民歌一般为七言体,不讲究押韵,但很重视对比和排比。瑶族民歌的曲调平和婉转,没有那种高亢的华丽,但娓娓唱来,有如清泉小溪,柔和而悠远。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瑶族民歌皆用汉字表达,但歌语非常拗口,不同于日常人们所说的瑶语,也不是师公道公念经的语言。所以,很多人尽管是瑶族且会说瑶话,但不一定听得懂传统瑶民歌。

盘王节

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还盘王愿”或“跳盘王”,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20世纪80年代前一般在秋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1984年,全国瑶族过盘王节的日期统一定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

每逢节日当天,瑶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瑶族盛装,欢聚在一起祭酒、上香、唱歌跳舞及击鼓。其中最精彩的便是击鼓:舞者怀抱长鼓,一边用手击鼓,一边舞蹈,两膝始终弯曲,每一个姿态都保持着曲线,动作节奏鲜明。

盘王节作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众节庆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2006年5月,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赶鸟节

赶鸟节,又叫“歌鸟节”、“敬鸟节”,是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都要在山头聚会,甜蜜地对唱情歌或山歌直到深夜,故也被称为“瑶族情人节”。

而瑶族的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并插在堂屋门旁,名叫“鸟仔耙”,名叫“鸟仔耙”,任邻居小孩们品尝,说是“乌雀啄了耙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

美食

瑶族人主要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食,居住在山区的瑶族还有冷食习惯,在制作食物时都会考虑便于携带性和储存性,所以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饭桌上的必备。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因瑶族人有多神崇拜的信仰,故在饮食上也有禁忌,如崇拜盘瓠的瑶族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族人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且绝大部分瑶族人禁食蛇肉;祭神仪式上忌用狗、猫、蛇、蛙;捕捉猎兽后必须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Tips:如果去瑶族人家中做客,可一定不要大惊小怪哦~

饮酒

瑶族人爱喝酒,且喜欢饮用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的酒,每天常喝2、3次;还喜欢用桂皮、山姜等煎茶,他们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人民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

瑶族,这个从远古时期延续千年的民族,还存在着太多尚未发掘的神秘,等待着我们去开启……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生活|瑶家的米酒和山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8
舞台|国家大剧院举办公众开放日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上演“金蛇狂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2
“像榕树一样同气连枝”
人民日报 2024-11-19
视窗|瑶族金锣舞 传承民族韵
新华社 2024-10-31
广西桂林象山区翠竹小学:趣味课堂开出民族团结花
中国新闻网 2024-09-14
观展|博物馆里的中华民族文化共鸣
新华社 2024-08-26
《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走进广西,探寻多民族交融的非遗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0
远隔缺血适应性训练:揭开巴瑶族人耐受缺氧之谜的钥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