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浙江4名职业农民获评正高级职称,引发关注。温州神鹿种业有限公司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娄建英正是其中之一,自1989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她已经深耕蔬菜种子培育工作30多年。她主持选育的“争春”、“晓春”品种,已经在浙江、江苏、四川等地推广55万亩,成为全国早春甘蓝的主栽品种,为农民增收约2.4亿元。谈及此次获评正高级,娄建英说觉得非常荣幸,今后也会继续在育种方向上不断努力。“我的生活、工作都很平凡,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不过对其他职业农民来说,可能这也是一种激励:做农民也能有机会获得这么高的荣誉。”
8月6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获悉,目前浙江已评选出154名副高职称的职业农民,这次是首次评选正高级职称职业农民,“此次评选对学历不做要求,打破了唯学历的评价体系,鼓励职业农民在自己的岗位上也能发光发热。”
育种师获评正高职称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持的农业正高职称评审会结果出炉,在全省109名新晋农业正高职称人员中,4名职业农民榜上有名。其中包括培育出国家级长毛兔新品种“浙系长毛兔”,一改长毛兔良种依赖进口窘境的“正高级畜牧师”的麻剑雄;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所在公司研发种子累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30亿元的“正高级农艺师”薄永明;从事茶产业40多年,从一名普通茶叶技术员成长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掌门人”的“正高级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马亚平;手握6个新品种的“正高级农艺师”娄建英。

8月6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辗转联系到娄建英。虽然获评正高级职称,繁忙的工作节奏却并未因此停歇。下午4时记者联系到她时,娄建英仍在冷库为育种工作忙前忙后,“在冷库的话,进进出出不太好。”
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娄建英简短地介绍了此次获评正高级职称后的感受。娄建英说,自己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之后一直坚持在蔬菜种子的选育和良种推广的第一线。此次成为首批正高级职业农民,对她来说,是荣誉也是激励。“目前我的工作主要是育种,今后也会把这条路一直坚持下去。获得职称后,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争取选育出更多高品质的品种,推广给农民运用。”
娄建英说,自己的生活、工作都很平凡,并未因为获得正高职称有什么改变。“但对于很多坚持在一线的职业农民来说,肯定会是一种激励:做农民又能有机会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这样大家也会更有动力。”
曾获多项省级荣誉
虽然初始学历并不起眼,但娄建英的履历依然十分出彩。目前担任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的她,曾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譬如2016年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17年度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019年获得温州市“特支计划”企业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技推广英才一鸣奖、瓯海区“百名工匠大师”等。
据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介绍,娄建英主持选育的“争春”、“晓春”品种,已经成为全国早春甘蓝的主栽品种。“近年在浙江、江苏、上海、四川等省市累计推广面积约55万亩,为农民增收约2.4亿元。”

在“争春”、“晓春”之外,她又陆续主持选育出“泽雅”、“菁山”、“夏萌”等甘蓝新品种6个,已申请农业部品种登记。其中“菁山”、“夏莲”、“泽雅”分别在2016年、2017年、2019年在河南种业博览会和杭州秋季蔬菜品种展示会被专家评为重点推介品种。选育的甘蓝新组合杂交技术达全国同类技术领先水平,为企业技术创新突破作出重大贡献。
“做农民也需要不断学习”
娄建英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业31年期间,自己通过努力考取了浙江农业大学的专科学历、中国农业大学的本科文凭。对于有网友认为“职业农民获评正高级可能也说明在农业领域学历不重要”一说,娄建英表示:“学历并不是不重要,但肯定也不是只看中学历,重点是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她介绍说,自己现在带的很多徒弟中也有很多硕士研究生,“相比我们当年,育种的科技也发展了很多,需要利用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结合,这样,育种进程会加快,效率也会提高。在这个方面,提高文化知识就非常重要。”
她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够获评正高级职称,与自己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有很大关系,“我们培育出的品种需要经过认定、登记才能进行推广,这个期间就会根据工作经验、育种技术等撰写一些论文。”
娄建英说,对于育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从业者的责任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勇气,才有可能取得成果。“育种周期会很长,选一个品种一般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期间需要不断地杂交组配、筛选始终⋯⋯通过反复试验,才有可能获得有推广价值的品种。整个过程是很考验一个人的责任心的。”
申报条件与其他正高级职称相同
据了解,2009年娄建英就被评为了高级农艺师,即副高级职称。为何时隔11年,才评为正高级?
对此,浙江省农业厅人事处处长吴新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1992年起,我国就在农业系列职称中增设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相当于高级职称,不过以往高级职称主要面向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对农业主体跟职业农民是不放开的。”
8月6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浙江农业厅人事处了解到,2019年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后,在研究员基础上,增设了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等正高级职称。基于此,浙江省在此次正高级评选中,纳入了职业农民的考察,这也是该省首次评选职业农民的正高级职称。人事处负责职称评选的工作人员介绍,评选由单位进行申报,对学历并没有明确限制,“此次获评正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学历最低的仅为中专,就是希望能够打破唯学历的评价体系。”
工作人员透露,对于申报正高级职业农民的条件,参照了其他正高级职称,譬如从事副高级工作5年以上等,但在具体评选标准上会与其他事业单位正高级职称做区分,单独列出来考察。吴新民介绍说,评选正高级职业农民时,主要考察“第一是自己做一些科研创新,或者申请国家专利,成绩比较突出的;第二是做的农业品种或者农业的作物,在全省带动能力比较强;第三其所在的企业比较有影响力,在行业中比较有带动力的,还是比较科学的评分细则。”
浙江农业厅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此次评选正高级职业农民共8人符合要求提出申请,最终4人成功获评,其中有侧重科研的也有侧重农业技术推广的。目前该省已累计评选出154名副高级职业农民,后续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获评正高级职称,“鼓励职业农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孔令晗
编辑/董伟
校对/王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