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天安门东侧的观礼台前,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在场的观众们不时主动与他合影。这位志愿者就是陈一冰,体操奥运冠军。当天,他在观礼台上为观礼嘉宾们提供观礼引导服务。陈一冰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虽是首次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国庆庆典,但他很荣幸、很自豪能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据了解,陈一冰一直热衷公益,他筹划“公益百校行”,计划走遍百所高校,给学校的贫困生们捐助爱心助学基金。现在,这位退役了的奥运冠军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他想努力做好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用专业知识去普及体育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首次参与国庆志愿服务感到荣幸与自豪
10月1日上午8点,陈一冰已经在天安门东侧的观礼台前就位。十年前,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陈一冰曾作为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坐在彩车上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十年后的同一天,他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先锋志愿者。
他身穿显眼的志愿者服饰,胸前挂着深蓝色的工作牌,对陆续到来的观礼嘉宾们,热情微笑着。“各位观礼的嘉宾们,我是您的志愿者。您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到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解决。您的座位号在椅子上,每一个座位上都有一个包,包里有一面国旗,欢迎您激情地挥舞起来。”陈一冰微笑着说。
在阅兵现场,当军人们整齐划一地经过广场、当彩车依次通过时,陈一冰和观众们一起欢呼起来。“观众们的情绪都非常好,在现场能听到一阵阵欢呼。大家看到军人们整齐的步伐和强大的气势,都自发地去进行欢呼。现场的氛围也特别好,演奏了一些大家特别熟悉的老歌,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和我的祖国》、《红旗飘飘》等等,大家都是很齐声地在唱。这种感觉非常棒。”陈一冰说。
作为两次国庆庆祝活动的见证者,陈一冰感受着国家的点滴变化。眼看着国家越变越强,陈一冰的爱国情绪与自豪感溢于言表。“十年过去了,祖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通过阅兵可以看到,祖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强大。阅兵列队中还有我国的维和部队,能感觉到祖国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一种大国风范。”陈一冰说。
与十年前参加国庆庆典时的身份不同,首次作为国庆志愿者的陈一冰,感受也颇为不同。“十年前,作为奥运冠军参与国庆庆典的时候,更多的是开心。这次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参与,除了开心以外,还感受到国庆70周年的仪式感。作为人民中的一分子,我觉得自己在为国家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很荣幸、很自豪。同时,我也是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老师来参与的,我觉得特别开心。”
通过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退役后,陈一冰热衷公益,参与到大大小小的社会活动与公益活动之中。在公益活动中,陈一冰找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2013年左右,陈一冰开始筹划“公益百校行”,到百所高校进行公益交流活动,鼓励在校大学生“做自己的冠军”。同时,还给贫困生们捐助爱心助学基金。而谈起该活动的筹划初衷,陈一冰则称,他想通过这个活动,反哺鼓励过他的年轻人。“我训练的时候,非常艰苦,压力很大。很多年轻人来给我支持,给我加油。后来我取得了成绩,我希望拿出自己的时间和经验,去跟他们分享,来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与鼓励。”陈一冰说。
每次,在各个学校五百人或一千人的报告厅里,陈一冰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跟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看着台下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大学生们,陈一冰想到了年少时的自己。在陈一冰看来,那时的他与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很像,都是独自离家,开始自己的追梦旅程。但不同的是,陈一冰有着极度清晰的目标。
24年的体操经历,给陈一冰带来的是专注和坚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体操经历,告诉大学生们,要尽早树立自己的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有了目标以后,是不一样的。有目标的时候,更容易专注。因为有目标,我在训练时只和自己比。一路走来,我每一天的成绩都比昨天强一点。所以,我希望大学生们也一样,不要跟别人比,要做自己的冠军。”陈一冰感言。
“学生们读高中时的压力很大,突然之间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人,难免会放松一些。他们当中,极少数的人会有非常强的目标感,但有的学生会因为太放松,可能会耽误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陈一冰称,大学生正处在最好的成长阶段,他希望通过交流,让学生们意识到,当下的时刻是重要的。
截至目前,“公益百校行”已在57所学校举办,而陈一冰的目标是走遍百所高校。如今,“公益百校行”对陈一冰来说,像是一种承诺,他将继续进行下去。他希望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回馈社会。
“以前,体育对我来说是一项事业,也是一种奋斗理念。现在做公益,我找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陈一冰说。
退役后的奥运冠军:想成为一名好老师
提起陈一冰,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吊环王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陈一冰以标准的教科书动作,荣获个人的吊环冠军。如今,再回忆起当年的夺冠经历,陈一冰坦言,为夺冠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夺冠后)升国旗的仪式,是别人体验不到的经历。对我来说,这比拿到金牌还值得骄傲。”
对陈一冰来说,他在人生的前30年里,实现了自己的夺冠目标。现在,退役后的他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他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有三个身份的追求。一是成为一名好老师;二是成为一名好父亲、好丈夫;三是想成为一名创业者,致力于健身与儿童教育。”
目前,在陈一冰的社交平台上,除了分享公益活动以外,更多的是学校教学过程的点滴。
在北京师范大学,陈一冰教授运动与健身塑型方面的公开课,面向人群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每堂课上,原本有三十余名学生的课程,最终总会变成一百人甚至两百人的课堂。除了线下的体育实践课,陈一冰还在网络上开设公开课,目前,已有几百万人学习过陈一冰的课程。
在课堂上,陈一冰也会较真地纠正学生们的不标准动作,希望他们学会正确的运动动作,避免受伤。
未来,陈一冰将继续普及体育知识,他希望通过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好老师的角色。“体育是一门正式的课程,要有运动仪式感。”陈一冰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夕
编辑/张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