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火、不用电,只需要加一瓶水,就能享受热腾腾的火锅……如今,这种号称“懒人自煮自热的火锅”受到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户外旅行、家庭聚会常见的“网红食品”,一些品牌还纷纷推出了米饭、面条、粉丝等类似自热食品。但你可曾想过,它们会不会带来危险呢?
不久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报了对20件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的测试情况,证实了这类产品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我国尚未出台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予以规范。那么,哪些场景使用自热火锅容易发生危险?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又该如何建立?
自热食品发热包中的铝粉属危险化学品,使用时会触发烟雾报警器
记者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搜索自热食品,除自热火锅外,自热米饭、自热馄饨、自热盒饭等产品也被摆上了货架。
不过,自热食品也被多次曝出在食品加热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据《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消费者蔡先生就曾遇到一场虚惊,自热火锅引发了燃气报警器报警。
蔡先生说:“我加水的时候,也就过了30秒左右,有烟雾出来之后,几秒钟的时间以后,报警器开始报警,窗户都打开以后报警就停了。”
此外,2018年1月,厦门北开往昆明南的列车上,一名男子使用自带加热盒饭时,突然烟雾滚滚,触发了烟雾报警器,导致列车紧急降速。
记者购买了市面上常见的一款自热火锅产品发现,打开包装后,最上面一层是食材和料包,中间一层是用于注水的隔热层,而最下一层则包装有食品专用发热包。其主要成分一栏中写着:氧化钙、铝粉、碳酸氢钠。专家表示,正是这些成分和水发生反应后的高温水蒸气可能触动了高铁上探测装置的温度敏感器,而所产生的氢气则有可能触发家用燃气泄露报警器报警。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消费指导部主任蔡恩向中国之声记者表示,上海市消保委针对自热产品所做的调查实验表明,3成样品食盒在加热后出现变形,发热包中的“铝粉”属于危险化学品:“本次测试根据市场销量,分别在线下超市和网络平台购买了包括市面上常见品牌的自热方便火锅类样品共计20件。我们调查发现,发热包具有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危险性,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的分类标准,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在运输中属于危险货物。《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发热包成分“铝粉”,属于危险化学品。”
负责检测实验的国家化学制品安全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商照聪表示,发热包遇水反应时会释放出气体,经对释放出的气体进行检测,发现含有氢气。
商照聪:我们做了很多实验都做下来以后,基本上每一包的加热包大概能产生标准大气压的40L的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是4%到75.6%,超过4%以上的含量,这样的话就会产生油燃烧或者是燃爆的风险。
专家介绍,在一些环境空间相对密闭和狭小的空间中,比如车内、帐篷内等,可能会存在燃爆的风险,在一些公共场合密集使用大量自热食品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可以假设一些应用场景,比方说在野营的帐篷里面吃自热火锅,那么如果说我们两个人同时在吃自热火锅,会产生80升的氢气,这样的一个狭小空间里头,如果说一个火源,可能就会发生燃爆的风险。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封闭、半封闭的空间,比方说车内等等,都会存在类似的风险。”
目前还没有相关行业标准
记者致电发热包的生产厂家,厂家的工作人员表示,从未接到过由于使用自热食品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反馈,目前厂家也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安全性方面的检测。
厂家工作人员:“自热食品也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来的,(安全性)的检测公司也在积极地配合。我们这里也没有接到过重大安全事故的反馈。”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民航系统已经全面禁止携带自发热产品上飞机。上月广西出台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禁止在动车上使用自带加热的食品。不过蔡恩也表示,根据在全国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检索结果,目前,国内暂无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和发热包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亟需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来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蔡恩建议,相关生产企业应当在生产、使用、运输、储存等环节把产品安全摆在最重要位置。上海消保委也提示消费者,在使用此类自热产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不可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避免明火,未成年人要在成人指导下使用。使用中应注意将产品放置于防烫桌面上,避免触碰外锅,以免烫伤。此外,由于发热包可能存在不完全充分反应的情况,消费者使用后的方便火锅垃圾应避免大量堆积、避免与水直接接触。
文/记者 李行健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