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尿尿出现这3种异常,多是肝病、肾病来临的信号!
健康全说 2024-06-04 13:30

俗话说“人有三急”,屎尿屁虽不雅,但我们每天都要和它们打交道,尤其是“放水”这事,一天总要有那么三四五六七八次~

尿液是由肾脏生成的,人的血液每天要流经肾脏滤过,经过肾小球、肾小管的过滤和重吸收,剩下的水和水溶性废物就形成了尿液,经由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

尿液中,95%-97%的成分都是水,其次是无机盐和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

正常的尿液应该是淡黄透亮或接近无色的透明液体,有一股淡淡的氨味,当人体代谢异常或存在某种疾病时,尿尿的颜色、气味、形态第一时间就会出现某些特殊改变……

尿尿出现这3种异常,

多是肝病、肾病来临的信号!

3种颜色

1.浓茶色(深黄色)

这种颜色肉眼不太容易区分,毕竟,水喝少了也可能是这个色。

喝水多的时候,尿液会更趋向于水的颜色;而喝水少、体内缺水了,由于尿液浓缩,颜色则会更黄一些,比如咱晨起的第一泡尿。

另外,大量食用胡萝卜或者服用维生素B,同样有让尿液变黄的效果。

但如果排除了食物、药物因素,正常饮水的情况下,尿色仍旧持续加深,那就得警惕胆红素尿了。

当肝脏发生病变,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血液中的胆红素会明显升高,排到尿中就容易引起尿色变深、发黄的现象。

同时,还会伴随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隐痛以及黄疸(身黄、目黄)等症状。

2.洗肉水色(红色)

尿尿发红,需重点排查血尿,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脏疾病以及肿瘤都有可能导致血尿。

血液中的红细胞跑到了尿中,就会形成血尿,如果肉眼就能看到发红,估计每升尿液里面至少有1mL的血液。

轻度血尿呈淡红色,类似于洗肉水的颜色,越严重颜色越红,甚至可以看到血凝块。

如果血尿伴有疼痛,可能只是感染或结石。但要是没有任何疼痛,一定要检查排除是否有肿瘤存在。

当然,吃完甜菜根、红心火龙果等富含甜菜红素的食物,或者服用了利福平等部分药物,尿液也可能会变成红色。

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停止用这些食物或药物后,尿液就会恢复到正常颜色。

3.牛奶色(白色)

如果尿液像乳汁一样混浊,有可能是乳糜尿。淋巴管阻塞、乳糜液进入尿液所致,多见于丝虫病或者肾周淋巴管梗阻等疾病。

此外,泌尿生殖系感染出现脓性尿时,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也会呈乳白色浑浊状,比如泌尿道化脓感染、前列腺炎等情况。

2种气味

1.苹果味——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不足或缺乏,无法把糖分作为能量来源,只能把脂肪作为主要“燃料”。

而当脂肪代谢时,会分解为丙酮、乙酸等酸性物质,扩散到血液中,就会让患者的小便甚至汗液、呼吸散发出一种酸酸的苹果味。

体内丙酮酸较少时,这种异味会比较轻,甚至有些苹果的甜香味;但如果丙酮酸过高,不仅会产生难闻的烂苹果味,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2.腐败腥臭味——泌尿系统炎症

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炎症会导致细菌、脓液,甚至血液积聚在尿道中,随着炎症的加重,这种腐败腥臭味也会愈加明显。

1种形态

泡沫多且不散

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的张力是很低的,所以不会形成太多气泡。

泡沫特别多,说明尿液中的有机成分比较多,比如蛋白质、糖、胆红素、炎性分泌物等。尿液表面张力增加,排尿时就容易产生泡沫,严重的甚至类似于倒啤酒时酒花的程度。

泡沫尿多是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引起的。比如,当肾小球功能出现障碍时,以蛋白质为主的营养成分未经过肾小球屏障过滤,就随尿液直接排出了。

这种尿的特点是泡沫很细,尿上去软绵绵的,并且长时间不消散,可能需要半小时以上才会消失。

不过,饮水少、排尿次数少,过多饮用咖啡、茶、啤酒和碳酸饮料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尿液中尿糖、尿酮体含量升高,尿液酸碱度发生变化。

从而使得尿液表面张力增强,出现泡沫尿,这种情况一般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就能改善。

总的来说,尿尿的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其中各种代谢物质的含量,与尿量、尿比重、尿的酸碱度关系密切,食物、药物和疾病是三大影响因素。

真想知道自己身体有没有出状况,做个尿常规最实在!

一喝水就上厕所VS半天不上,

哪个更健康?

水在体内正常代谢,一般需要30-45分钟。

但尿液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反应的时间并不一样,有的人快一些,只需要6-8分钟;有的人慢一些,则可能达到120分钟左右。

所以,一喝水就想尿尿和一段时间没有尿意都是正常的,一般没有好坏之分,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影响——

①出汗多少

运动或者天气较热的时候,出汗比较多,水分更多的是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出汗多了,排尿自然就少了。

②膀胱大小

尿液在排出体外前,会先储藏在膀胱中,膀胱充满后,才会向你的神经发送“嘘嘘”的信息。喝同量的水,膀胱越小的人,越容易产生尿意。

③膀胱括约肌松紧

这就是考验忍耐力的时候了,成年人的膀胱尿量达300-500mL时,就会产生尿意,有想上厕所的冲动;而当尿量达到800mL以上,便会明显不适。

膀胱括约肌的收缩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憋住尿意,相对于括约肌较为松弛的人来说,显得没那么着急上厕所。

当然,憋尿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膀胱就像一个有弹性的大水袋,憋尿会把膀胱撑大,久而久之,膀胱壁的弹性减退,神经功能也可能发生紊乱,膀胱上的压力感受器变得迟钝。

导致排尿不畅、费力,尿频、尿不净,甚至尿失禁、尿潴留等问题。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尿的形成是一条单向链。但如果你一直憋一直憋,膀胱存满了,就可能打破单向机制,回流到肾脏进而破坏肾功能。

正常来说,成年人每天排尿4-8次,日间大概4-7次、夜间0-1次,总的排尿量应该在1000-2000mL之间。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睡觉时一个常见表现,可能是癌症信号
芸健康 2024-03-29
晨起尿尿出现2种颜色,当心是癌来敲门!
健康全说 2023-12-13
不会还有人相信 这些“肾透支”的谣言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1
当心忍出来的病!这些情况下千万别憋尿!
人民好医生 2023-08-28
寿命长短,排尿便知?提醒:排尿时若发现4个变化,应尽早检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