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经济随笔丨“耐心资本”的“耐心”怎么养成
​央视新闻 2024-05-19 16:00

“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耐心资本”上了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新闻稿。这可是件大事。

“耐心资本”这个名字起得好,形象直白。耐心资本,指的是以中长期投资为主,不太受短期波动亏损的影响,更看重未来,可承受较高风险,更注重长期收益回报的资本。

资本的脾气是多样的。有“有耐心”的,也有脾气比较急、只看重眼前、喜欢“快进快出”的。后者客观存在,前者值得追求。“壮大耐心资本”的潜台词,就是目前我国的耐心资本还不太够。越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越需要壮大耐心资本。

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科技创新领域,耐心资本的存在感正在变强。在资本市场上,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长线投资者掌握的各类资金,都可以、也适合体现出足够的“耐心”。耐心资本大多是应运而生、顺势而为,看准了眼前需求,也看好长远大势。

一个关键视角——4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在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提到“壮大耐心资本”的。

去年秋天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谈科技创新,总是强调三个词:原创性、颠覆性、革命性。一句话,都是带有“质变”特性的创新。

“从0到1”的创新,最激动人心。但在来到激动人心这一刻之前,往往要走过漫长、艰苦、寂寞的长路。那些急脾气的资本,不可能成为有眼光、有耐心的旅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耐心资本”,这两个要求之间的内在逻辑,一目了然。

“耐心资本”的“耐心”怎么养成?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习惯按照“长周期”来考虑投向、考核效果,善于把企业目标、资本喜好与国家战略取向相结合,敢于长期持有优质的投资标的。

围绕“耐心资本”,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唯一的、量化的门槛。它更像是一种越来越被鼓励的投资态度与策略。从根本上说,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才能让“耐心”更受推崇。

资本、投资,也是需要引导的。在科技创新领域,不妨探索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路径。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也有助于促进长期资本形成。

近年来,北京等多地政府尝试设立科创领域的“母基金”,带动风险投资聚焦原创创新,效果已见。中国证监会不久前提出,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

显然,在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都有用武之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与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一样,都是活跃的生产要素。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壮大耐心资本,恰是题中应有之义。

“耐心资本”其实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因为“耐心”是主观心态。这个要求,实际上是给那些掌握资本的人提的。

人做事,是要有点文化的。

今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这几句话里,有好几处含义都与“耐心”有关。您看是不是?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经济随笔丨一次给三中全会做准备的考察与座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6
为培养阅读习惯 班主任假期陪学生们“泡书店”
中国之声 2024-04-06
热评丨维权需要“3·15”,更需要365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6
传承红色基因 拥抱新学期 上海徐汇中小学“开学第一课”这样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1
珠三角科学教育研讨会暨青少年机器人DIY交流活动在松山湖举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