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武汉:步行10分钟看见的工人不到5人 智慧化阳逻港部分人工已被机械取代
武汉晚报 2023-03-14 11:36

经过智慧化升级改造的阳逻港已经大变样。3月13日,本报记者在港区徒步一公里发现,视线范围内看到的工人不足5位,部分人工已被机械取代。

不再“站位盯箱”,1名理货员可同时操作3条作业线

3月13日8时,宋瑛坐进武汉港务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办公楼三楼远程控制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她在荧幕前轻推操纵杆,数十米开外,一个40尺集装箱被龙门吊稳稳抓起。

宋瑛和同事胡亚南都是龙门吊司机,过去她们每天要爬20多级台阶再换电梯升到18米高空,在一个不足3平方米的操作室内弯身作业。如今,那样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式。

远程控制龙门吊是阳逻港推进智慧化港口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建设以阳逻港为核心的智慧港口”被列为交通强国湖北省试点。不仅龙门吊,理货也实现了远程操控。

上午8时许,阳逻二期码头前沿,一艘货船正缓缓到港。货柜起吊的一刹那,安装在岸桥上的球形摄像机开始运转,自动对集装箱和在内场等待的集装箱卡车进行全方位扫描。摄像机自动抓取了集卡车牌和集装箱箱号、箱型等信息,后台迅速对集装箱残损、箱体铅封的图像进行采集。

两千米外,武汉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大楼里的智能理货监控室内,理货员陶佳正紧盯电脑比对系统反馈上来的数据,检查无误后,确认装卸。

理货是集装箱进港的第一道关卡,也是码头和船方交接货物的重要环节。2022年9月,基于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智能理货系统在武汉港阳逻港区实现全覆盖,理货员也自此告别了“站位盯箱”。不再置身于集卡穿梭、岸桥起吊的作业现场,理货员们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更大保障。

目前,一个班次共安排4名理货员,1名理货员可同时操作3条作业线,信息识别准确率超过98%。

司机过闸不用下车,无人集卡当“搬运工”

上午9时30分,阳逻港三期闸口,一辆集装箱卡车进入港区。智能闸口处的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车辆信息后,迅速放行。整个过程仅用时30秒。

“从前过闸,司机要下车递交纸质单据,在码头系统里面录入相关业务信息,等系统录入完成拿到打印小票后,才能通行。”武汉昆仑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耀坤介绍,如今只需在手机上提前录入车辆信息,全程不用下车跑窗口。

2022年,阳逻港区全面推行智能闸口改造。改造后,闸口可自动识别集卡车号和箱号,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车辆平均过闸时间从以往的160秒缩减至30秒。

在阳逻二期堆场C1区,一种蓝色的运输车辆正在进行测试。这种远看像一个大型滑板的车辆是一部无人集卡,它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及工业摄像头,在行驶过程中,能准确感知道路情况实现自主避障,并能提前预判行驶路线,实现精准停靠、自主返回、自动充电。

按照计划,这些无人集卡将于今年5月投用。

扫码扔垃圾,电动集卡车无油烟

武汉港务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乔云介绍,阳逻港区分为一、二、三期,岸线总长1508米,共有10个5000吨级兼顾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和1个5000吨级兼顾万吨级通用泊位。它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专业国际集装箱码头,也是湖北省外贸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

“过去靠港船舶、场内流动机械基本以柴油为动力,港区内清洁能源运用不多”,乔云说,为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阳逻港3个码头共投入24辆纯电动集卡车。阳逻一期相关负责人叶礼沐算了一笔账,按照内燃机集卡车每月排放二氧化碳7.875吨计算,24台纯电动集卡车能为阳逻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0吨。

考虑到船舶靠港使用燃油制品发电燃烧时会产生的大量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码头建设了岸基电源工程项目。目前阳逻港三个作业区共安装了13套绿色岸电桩,可同时为13艘靠港船舶提供清洁能源。

对于船舶上的垃圾和废水,码头专门设置智能垃圾箱并建成船舶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应急接收箱。船舶到岸后,船主需要扫描二维码,才能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垃圾箱,船上的污水也将全部排放至场内的污水处理站。

文/汪文汉 胡玲玲 殷伟 彭昕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向“新”而行,港通四海
人民日报 2024-06-07
一批新职业“起飞” 新型岗位赋能“智慧零碳”码头
央视网 2024-05-28
看中国 | 河北唐山港实现首月“开门红”
新华社 2024-02-08
聚焦 | 宁波舟山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85%
新华社 2024-01-25
汉江首艘纯电动集装箱船首航
长江日报 2023-11-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