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女孩跨越时空寻访:还原外公抗美援朝人生轨迹 寻找外公英雄战友
武汉晚报 2021-11-15 10:06

“您好,我来自湖北武汉,我的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为了还原老人家生前的人生轨迹,开始寻访之旅……”这样的自我介绍,陈颖已不知道说过多少次。

在武汉公交集团工作的陈颖,工作之余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寻找从未谋面的外公上。她收集外公的资料,再从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试图拼出外公的形象。

一篇征文

陈颖1986年出生时,外公已经去世10年。

2019年武汉市总工会举办家风主题征文,陈颖的第一反应就是写外公:“小时候经常听家人说,外公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为人热情正直,对子女教育严苛。”

陈颖在家族微信群里号召长辈们讲讲外公的故事。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从亲人的口述中,陈颖第一次知道,外公的父亲曾在汉口当过炊事员,外公从小生活在这里,聪明好学的他对医学有了兴趣,还会说简单的英语、日语、俄语等几国语言。

1951年,26岁的外公随部队出国作战。一位父辈告诉陈颖,外公在世时曾说,有次炸弹残片击破了他的行军水壶,差一点就牺牲了。

另一位父辈回忆,外公在打仗休整期会教战士们唱歌、写字、拉二胡。复员回乡,还不忘带上二胡,闲暇时教大家吹拉弹唱,至今仍有人念叨“绍永叔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

外公叫胡绍永,也有人叫他胡兆永。1955年,因为放心不下家中的老父亲,他主动放弃安置于河北的工作岗位,在历经战争生死后解甲归田。

听老家的邻居说,外公回乡后先后担任过乡会计、电厂修理工,参与过水库建设等,还导演过《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剧目。陈颖找来《罗汉寺街志》等资料,他们口中的点点滴滴都得到印证。

外公懂得医理,当时村里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请他去帮忙。陈颖母亲回忆,外公曾救过村中一个溺水小孩。如今这位被救者已年过古稀,每每谈及外公,仍心怀感激。

从亲友的口述中,陈颖知道了外公是一位战时保家卫国,闲时文艺浪漫的人。最终,她把这些关于外公的片段写成了《我的外公是英雄》一文,参加了征文比赛。

六张照片

2020年8月,陈颖收到了征文比赛的获奖证书,这也让她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外公愈发好奇,推着她继续探寻外公的生平。

根据亲人们的讲述得知,外公曾荣获过三等功,获得过抗美援朝纪念章,还有一本复员证,但这些都遗失了。陈颖决定从寻找外公的档案开始,但最后只找到了一张写有外公个人信息的复员、转业、退伍(战士)登记表。

“找不到档案,就看看家里还有没有外公的其他遗物。”她开始让家中退休的长辈帮忙寻找。“费那么大精力去挖掘几十年前的事情,你想从中得到什么?”对此,陈颖总是说:“外公值得被大家知道。”

2020年10月,陈颖在黄陂老家找到6张外公战友的照片。当亲眼看到这些破损褪色、具有厚重历史感的黑白照片时,她心中震撼又惊喜。这些照片是外公与战友们分别时的留念,照片背后有签名及地址。陈颖觉得这可能是还原外公作战经历的唯一线索。

陈颖已经算不清加过多少老兵后代、退役军人及热心网友的联系方式了,也不记得在网上留言过多少次,打过多少个咨询电话。2020年10月和11月,有了外公两位战友的消息,分别是安徽亳州的王得众和河南鹤壁的陈自励。遗憾的是,两位老人都已过世。

王得众老人的孙子王雷告诉陈颖,家里曾经有一张与陈颖手中一模一样的老人的照片,只是年代久远,不小心丢失了。

陈颖把两位老英雄的照片复制放大并模仿他们当年的留字,在照片背面分别写上“英雄归故里 深藏功与名”“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连同武汉热干面一起,寄给了远方的英雄后代。

两封家书

陈颖第一次真切走近外公是看到外公写的两封信,“第一封写于1976年9月29日,第二封写于1976年12月15日,均寄给了当年在东北当兵的三舅。”

信中,外公谈国家发展,聊黄陂老家新变化,鼓励儿子在部队脚踏实地学知识、学本领,主动到更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两封信,数千字,句句饱含了外公直面枪林弹雨后解甲归田,依然朴素又强烈的家国情怀。”陈颖说,这种精神跨越数十年,给她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

在第二封信中,外公还特别提及自己的身体近来有所好转,不必担心。然而,一周后,他就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

当年,三舅没来得及回信。时隔44年后,陈颖写下的《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在信中,陈颖告诉外公:自己找到了外公的老战友安徽亳州王得众、河南鹤壁陈自励的后代……她还告诉外公:当初您放弃河北的安置岗位,坚持投身农村老家建设,现在,您眷恋的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通八达的交通、现代化的小区、高科技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欢乐的广场舞大妈……

简单的文字,真挚的情感。陈颖认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延续写信的方式跨越时空与外公对话,也是自己灵魂的回归。

这封回信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后,表嫂打电话告诉陈颖,她将这封信读给了7岁的儿子听。三舅在看到她写给外公的回信时,脑海中回想起老人曾经的谆谆教导。

继续寻访

陈颖不止一次感慨,从追寻外公生平到寻找外公战友,整个寻访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受教育的过程。

2020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陈颖的文章《我的外公是志愿军英雄》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后来,她还带着外公的故事登上了《朗读者》。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陈颖走上荧屏,为“光荣在党50周年”的老党员讲述外公和战友们的故事。讲到老英雄王得众时,在场的很多人听得潸然泪下。

王得众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回乡担任乡村教师。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经常会有学生交不起学费,王得众不知道垫付过多少回,经常有村民跟他借钱,他也从来都不拒绝。老人过世后,还有人到家里还钱,家里人甚至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时候借的。

有一次,王得众看到村里有一家人很穷,便买来一只母羊交给他们养。对方担心地问,怎么还呀?王得众宽慰对方,生了小羊送来一只就可以了。

寻访的过程中,陈颖买了十几本军事史书籍和资料书,去找寻某个角落里的历史。今年10月,陈颖加入了一个志愿军烈士寻亲群,“继续寻找,不仅是外公和外公的另外4位战友,更是无数个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在记者采访结束后的几天,陈颖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一段话:“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当我面对种种名利得失的时候,只要想想那段艰苦的战斗历程,回忆起那段硝烟弥漫、血雨腥风、苦乐相伴的战场岁月,我这个战争中的幸存者,就很容易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心灵得到抚慰。”

这段话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罗德义的独白,陈颖看后很有感触。跨越时空对外公和外公战友们的追寻,让陈颖对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链接

武汉姑娘陈颖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外公及战友们的寻访仍在继续。

陈颖的外公胡绍永(也有人叫他胡兆永)生前留有6位战友的照片,其中安徽亳州的王得众和河南鹤壁的陈自励均已离世。其他4位的情况暂时还没有下落,具体为:广福,湖北孝感;娄殿吉,籍贯不详;王永才,籍贯不详;姓名疑为“逢祥”,籍贯不详。4张照片背后的落款时间均为1954年。

如果你有这4位老战士的信息,欢迎与陈颖联系,电话:13071277686。

文/李玉莹

摄影/詹松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纪录片《伟大的胜利:抗美援朝启示录》开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6
6个年轻人“超时空”寻找抗美援朝老战士
中国青年报 2023-08-25
纪录片《超时空寻找》定档8月20日,VR 重现抗美援朝热血场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冬与狮》发布纪念日海报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7
《冬与狮》首曝预告,钢七连血战到底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