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近四成高考“过来人”志愿填报遵从本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6 16:29

近日,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面向职场人士以及在校大学生等“高考过来人”展开调研,围绕志愿选择、影响填报的因素以及后续职业发展等内容进行分析,从多个维度看“高考那年”,希望通过复盘这些数据,给正在面临选择的高考生们提供一些参考。

近4成“过来人”志愿填报遵从本心,3成大学生经历过双专业/转专业

据调查,52.7%的高考“过来人”表示决策时主要参考了他人,包括来自家长亲属、老师、朋友的建议;39.4%的受访者更多地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7.9%的人由于不了解而盲目填报。

此次调研中,由已经就业的职场人对当年的志愿填报进行主观判断,近7成受访人对填报结果较为满意。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问题抛给在校大学生,却得到不同的反馈。“现在的你,是否后悔当初填报的高考志愿?”——仅4成大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不后悔”,选择“后悔”与“说不好”的比例分别为31.1%和28.7%。

调研发现,在校学生产生质疑的节点,大多发生在入学的初期及中期(60.8%)。然而,认同危机与自我价值感减弱无疑增加了学业障碍,不利于学生身份过渡到工作身份的开展。

信息了解不足是志愿选择和理想方向出入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自己的专业有多嫌弃,对别人的专业就有多羡慕”——在参与调研的在校生中,近3成受访者有过转专业(3%)或辅修双专业(26.1%)的经历,从而为自己又一次增加新的机会。此外,17.5%的人计划升学时(升本/升硕/升博)更换专业。

医学、工学等专业工作“对口率”较高,37.4%受访者建议志愿填报首选城市

城市、学校、专业三个因素在志愿填报时应如何排序?有过工作经历的“过来人”建议首要考虑“专业”(47.6%),37.4%的受访者将“城市”排在第一位,1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更重要。在具体的“城市”因素中,填报时考虑因素依次为文化氛围(49.8%)、就业机会(44.1%)、支柱产业(36.3%)、大学资源(30%)。

67%的受访职场人表示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其中医学等培养目标对应的工作岗位准入门槛较高的专业,工作“对口率”相对较高。 具体看学科门类,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类(90.6%)、工学类(88.4%)。相关度相对较低的则是管理类(52%)及语言类(47.4%)等学科,而相关度越低,也意味着毕业生可以有更多元的流向。

填报“避坑”指南:热门专业不等于好就业,适应能力是关键

过来人的成功经历或是经验教训,让高考生在有限的信息中对志愿填报有初步的预判。职场人指出填报中的误区:全填热门专业,就业难占优势(48.3%);一门心思奔名校,风险较大(41.8%);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做选择,不了解其内涵(45.1%);缺少统筹规划,不服从调剂(29.8%);选择时没考虑个人兴趣和性格(27.3%);过分依赖就业率选择专业(12.4%)等。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是近年的大趋势,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达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近1万个,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

谈及高考志愿选择时,前程无忧资深职场顾问王剑表示,职业生涯规划是自我探索的过程,应尽早树立相关的意识,以便能准确定位自己,系统地、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道路。高中毕业到上大学前后是最重要的一个节点,甚至可以前置到高中选科。他建议最重要的原则是与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相结合,探索年轻人未来的定位与理想,专业一旦完全脱离了兴趣,则难以调动真正的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大学的学习成果以及最终的就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青岛:“四进一见”零距离服务高考志愿填报
光明日报 2023-07-09
志愿填报“信息战”
解放日报 2023-07-03
高考填报志愿,今年怎么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27
教育部发布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中国教育报 2023-06-26
中青报刊文:别太迷信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中国青年报 2023-06-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