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名校毕业生租农村安置房作为制毒实验室 因贩毒被判刑8个月 400名师生观摩庭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17:23

2023年8月,公安机关在对物流快递业的排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异常易制毒化工业品,后经侦查将嫌疑人罗某某抓获。据湖南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6月26日消息,日前,法院对该案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鉴于本案被告人原系某知名大学毕业,其贩毒历程对公众尤其是对高校群体、广大青少年有重要警示作用,合议庭将巡回法庭开设在长沙理工大学,现场近400名师生观摩了庭审。

被告人罗某某系某知名大学的毕业生,未就业的他,闲散时在国外聊天软件的论坛里看到制造依托咪酯的方法,发帖人愿意出售该“秘方”教他做。罗某某支付费用购买了该方法,随后又付钱找了一家化工厂制作,但工厂没有做成。于是,2023年8月下旬,罗某某又找到了一个化学交流群,向化工专业人士“探讨”依托咪酯的制作方法,从网购平台购买了大量用于实验的仪器,并从一些化学物资商城购买了化学试剂,他租住的农村安置房也就成了“实验室”。忙乎了2个月,因实验没有成功,他就放弃了制作的念头。

在化学群交流中,罗某某加了兰某某成为“好友”,得知罗某某自制依托咪酯不成功,兰某某表示直接“发货”给他,并教他将依托咪酯装入“烟弹”售卖赚钱。此时,罗某某已经触犯了法律,成为了“毒贩”。经雨花法院审理查明,2023年12月18日,上线通过快递将15克左右的毒品固体依托咪酯邮寄给罗某某,罗某某收到毒品后,将所有依托咪酯加入自购的电子烟烟弹,并将装有毒品依托咪酯的烟弹放在几个小区的不同楼道、电表箱等处,以“埋雷”的方式进行贩卖。

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罗某某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贩卖毒品依托咪酯,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2000元,上缴国库。

法官说法

本案中的被告人罗某某,知名大学毕业,从他通过互联网购买“配方”,在农村安置房“钻研”依托咪酯制作过程的劲头来看,他的智商不低、动手能力较强,如果能走正道将来很可能会有出色的成就。令人惋惜的是,他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将自己送进监狱。罗某某受过高等教育,不可能不了解刑法,不可能不知道贩毒的严重后果。但是,他为什么铤而走险呢?暴利当然是驱动他的根本动机,但侥幸心理无疑是他敢于去做的主要原因。从他“埋雷”交易的聊天记录看,他的侥幸心理非常强烈。

同时,从案情中值得人警觉的是,依托咪酯是一种短效麻醉药,司法实践中,存在不法分子将依托咪酯掺入酒水、饮料或者食品中,在聚会中迷倒被害人、实施性侵犯或者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真实案例。与人交往要小心,形迹可疑的“埋包”、快递、跑腿,贪便宜赚取外快,都可能成为被毒贩利用的一环。新型毒品容易让人麻痹,比传统毒品更具有迷惑性和成瘾性。广大青少年一定要提高辨识新型毒品的能力,时刻保持警惕,不给毒品任何可乘之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江苏省高院发布毒品犯罪及涉毒次生犯罪典型案例:制卖运输冰毒 两人被执行死刑
扬子晚报 2024-06-27
广州法院召开惩治毒品犯罪新闻发布会:近半毒品犯罪“涉网”
广州日报 2024-06-27
男子吸食“上头”电子烟意识模糊后驾车导致多起交通事故 法院判刑4年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2023年以来广东法院共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3780件
中国新闻网 2024-06-26
最高法:严惩涉毒源头性犯罪和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犯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