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140亿桶储量,韩国要变产油国?“尹锡悦香槟别开太早”
观察者网 2024-06-08 08:37

“物理探测结果显示,韩国东南部近海很可能蕴藏多达14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有望满足韩国今后29年天然气需求和4年石油需求。”

6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其任内首场国政发布会上宣布的“爆炸性”消息,点燃了韩国国内舆论“重返产油国行列”的希望,能源、石油类股一度涨停。不过,质疑很快也随之而来:有媒体注意到,此前与韩国合作在该区域进行勘探的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石油公司去年退出了该项目,认为其“不再有潜力”。

7日,负责分析韩国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蕴藏情况的美国顾问公司负责人专程飞赴韩国举行发布会,表示有关项目开发潜力相当高,在不进行钻探的情况下消除一切风险是不可能的。

在正式投产之前,韩国将开展启动试验性开采,以探明真实储量。韩联社说,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三年,钻探成功率约为20%左右。对此,有声音指出,尽管这一发现确实值得庆贺,但总体上现阶段韩国相关开发工作仍处于极早期阶段,由总统本人直接公布这一消息“过于草率”,也容易对民众造成误解,更遑论即使真的实现生产,潜在盈利能否超过财务成本和环境风险还尚未可知。

韩国保守派大报《朝鲜日报》评论员也承认,在许多舆论看来,尹锡悦“香槟开得太早”。韩国反对党则认为,尹锡悦是故意无视此举可能带来的错误期待,借此提高自己的声望,扭转当前不利局面。最新民调显示,尹锡悦国内支持率已经降至21%,创下执政两年多以来最低纪录。

尹锡悦3日召开任内首场国政发布会(韩联社)

“韩国也会成为产油国吗?”

这一潜在油气田位于韩国东南部临海城市浦项迎日湾附近,也就是韩国“东海”(即日本海)第8矿区和第6-1矿区处。

据韩国《东亚日报》《中央日报》报道,尹锡悦在发布会上称,勘探结果经“世界最高水平研究机构和专家”复核,其油气储量最少可达35亿桶,达140亿桶的可能性也“非常高”,估计其中四分之三是天然气,四分之一是原油,“世界顶级能源开发企业也已经表现出了兴趣”。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的说法,潜在油气田的总体市场价值相当于5个三星电子公司。三星电子是韩国市值最高的企业,截至3日当天,其市价总额约为453万亿韩元,这也意味着政府对该油气田的价值可能超过226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98万亿元)。

尹锡悦3日还强调:“(潜在油气田)它的规模超过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发现的东海气田的300倍,可以满足韩国今后29年的天然气需求和4年的石油需求。作为深海矿区,这一探明储藏量比被评价为本世纪最大石油开发事业的南美圭亚那矿区的110亿桶还要多。”

韩国东部近海矿区分布(《京乡新闻》)

同日,尹锡悦批准了产业通商资源部提交的试验性开采计划,以探明真实储量。他承诺:“如果今年底开始第一次钻探工作,到明年上半年为止,将取得一定的结果。”安德根表示,试验性开采后将为商业开发做准备,预计在2027年至2028年开始建设开采设施,2035年前后投产。

如果开发成功,这对韩国无疑意义重大。总部位于美国的韩国时政分析网站“Korea Pro”5日指出,自2008年以来,韩国每年约96%的能源供应都依赖进口。俄乌冲突爆发后,韩国石油进口额更从2020年的约440亿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超过1050亿美元,这使得韩国能源供应很容易受到全球市场波动和冲突的影响。

据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测算,如果确认储量为最低估值的35亿桶,韩国也将在包括自己在内的23个主要石油生产国中排名第20位。排名第19位的越南和排名第21位的马来西亚的储量分别为44亿桶和27亿桶。阿根廷和英国预计将以约25亿桶的储量排在韩国之后。

《中央日报》3日称,当天尹锡悦公布上述消息后,韩国石油、能源相关的7个版块纷纷涨停。韩国天然气公社(29.87%)、韩国石油(29.98%)、大成能源(29.91%)等都在列。

与此同时,“尹锡悦总统”“浦项迎日湾”等也很快登上社交媒体热度关键词趋势。韩国《朝鲜日报》3日说,许多韩国网民纷纷对此表达了期待:“如果总统亲自出面,这似乎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希望是真的……”“韩国现在也会成为产油国吗?”

称项目无潜力,澳能源巨头曾退出开发

与此同时,也不乏声音质疑尹锡悦政府夸大了油气田开发的可能性。

“‘东海’石油勘探了15年,但没有前景”,《韩民族日报》6日报道说,澳大利亚最大的独立石油及天然气企业伍德赛德2007年就曾与韩国石油公社签订合同,取得了对第8矿区和第6-1矿区的深海勘探权,但伍德赛德却在2023年1月突然退出了该项目。

报道称,伍德赛德在官网公开的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优化勘探投资组合的过程中剔除了包括韩国在内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认为其“不再有潜力”(no longer considered prospective)。《韩民族日报》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伍德赛德判断其没有事业发展可能性,所以选择了离开。

伍德赛德在官网公开报告(《韩民族日报》)

此外,还有人对韩国政府此次新委托的分析机构的知名度和专业能力提出质疑。根据韩国政府说法,其去年2月研判“东海”气田周围很有可能存在更多气田,因此委托“世界最顶级专业深海技术评估机构”美国Act-Geo公司对相关海域进行了深层探测分析。

韩国《京乡新闻》5日称,尽管Act-Geo公司创始人比托尔·阿布雷乌(Vitor Abreu)是美国大型炼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出身的高级技术人员,但Act-Geo本身只是阿布雷乌离开大公司后成立的一家小型咨询公司,阿布雷乌本人在业内的知名度也被认为不足以被视为“世界级深海技术评估专家”。

《东亚日报》4日提到,韩国国内舆论还发现Act-Geo总公司所在地是月租7000美元的美国某处住宅,注册员工数也只有14人,这进一步引发了“单干户企业”的争议。

对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石油公社6日称,伍德赛德退出项目是“该公司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合并后对现有业务进行全面调整的一部分”。回应还说,凭借Act-Geo的技术和经验,这是韩国首次在此前积累资料以及伍德赛德退出后追加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潜力评价和潜力结构导出”,新推导出了有开发可能的结构。

由于韩国国内有关质疑不断,Act-Geo创始人兼首席顾问阿布雷乌5日飞抵韩国,并在7日参加了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举办的发布会。

据韩联社7日报道,阿布雷乌介绍,形成油气藏的重要条件是需要具备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圈闭四个地质构造,而韩国浦项近海被发现具备了这四个要素。为实际证明是否存在油气藏,必须进行钻探作业,“在不进行钻探的情况下消除一切风险是不可能的”。他表示,20%成功率在油气开采中已经很理想。

阿布雷乌7日参加发布会(韩联社)

针对Act-Geo注册地是否为私宅的提问,阿布雷乌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他表示,Act-Geo并不负责实际钻探,而是负责解释和分析数据,小规模咨询企业负责大规模项目的分析工作是“业内常态”。他称,随着全球石油储量的不断减少,石油企业正在经历裁员,即使在大企业以外,也有优秀人才存在。

“我们的工作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软件和一个摄像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团队分散在新西兰、巴西、墨西哥、瑞士、休斯顿世界各地。”阿布雷乌强调,Act-Geo专攻深海这一夹缝市场,过去曾参与巴基斯坦、缅甸、哈萨克斯坦的深海相关项目,与巴西3R石油、阿根廷国有的YPF公司等也有过合作。

《东亚日报》7日说,面对阿布雷乌的回应,韩国网民反应分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不能因为开发难度大就放弃勘探,并指出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都曾参与圭亚那Liza油田的开发,壳牌中途判断项目不可行而退出,第二年埃克森美孚就成功开采石油,阿布雷乌当时恰好就在埃克森美孚工作,韩国当前应当听从其建议,静观其变。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主张,拥有70年经验、年销售额20万亿韩元、且可从潜在资源中盈利的伍德赛德都在参与勘探15年后退出,如今Act-Geo并不负责勘探,而是由韩国政府投资,“应该说没有(油气矿藏)的可能性”。还有人说:“就算退一百步承认他是专家,但一个可能耗资数万亿韩元的国家项目,连可行性研究都没有,也没有与多家咨询公司交叉确认,就承包给一家私人企业,全世界有这样草率决定国策的国家吗?”

“香槟别开得太早”

据韩国政府推算,为勘探该潜在油气田,所需钻探深度在1公里以上,仅钻探1孔就需要1000亿韩元(约合5.3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费用。考虑每个孔的成功率为20%左右,预计将进行5次左右钻探,也就是约需耗资5000亿韩元。

韩国政府计划,在开发过程中所需的费用将从政府预算、韩国石油公社资金、其他国有企业中拿出。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第二次官崔南浩早前表态说,“即使失败,也不会追究(责任)”。

韩国在野党质疑,尹锡悦政府低估了钻探成本。据《京乡新闻》,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议员丁秦旭7日主张,5次钻探只是最小规模的试验,“一般情况下是10个(探孔)左右”。在野党在向石油公社提出质疑后获知,每钻探1孔所需资金为8800万美元,换算成韩元就是1200亿,10个就是1.2万亿韩元(约合63.61亿元人民币)。他问道:“用国民血税投入1.2万亿韩元,却(把项目)交给‘单干户’,这能行吗?”

丁秦旭(截图 韩国SBS电台)

韩国媒体和专家则提醒,与巨额费用相比,钻探石油的努力往往很难保证成功。《东亚日报》4日指出,即使勘探钻井证实了油气资源的存在,也可能无法开采。如果潜在资源的数量过少,导致开采成本大于收益,开采就没有意义,过往例子比比皆是。

1981年,曾有消息韩国政府在印度尼西亚马杜拉海峡成功开发了油田,但由于产量大大低于预期,开发不久就停止了。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石油政策研究室室长金泰焕(音)3日指出:“只有确保盈利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商业生产。”

报道强调,即使储量得到确认,也不会全部开采,这会导致公布的推断资源量可能与实际储量相去甚远。韩国海洋大学能源和资源工程学教授林钟世(音)说:“必须要看有多少资源可以从地下开采出来。我估计可以开采出30%到40%的原油和高达80%的天然气蕴藏量。”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专家对《东亚日报》表示:“在实际勘探阶段公布大量的估算资源量,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实际储量有那么大。在美国和其他资源开发先进的国家,为了防止资源相关公司的股票价格因公布估算资源量而出现波动,对术语进行了严格规定,以区分实际勘探阶段的资源量和实际钻探后确认的估算量。”

总部位于美国的韩国时政分析网站“Korea Pro”5日进一步提到,原油和成品油的开采和生产都可能极具挑战性,因为这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和大量资本投资,而全球石油市场的波动性将使其难以吸引投资者。由于韩国此前从未在这部分海域进行过勘探,钻探深度也比以往更深,林钟世估计,韩国政府将需要大约一年的准备时间才能开始钻探。

此外,精炼过程本身很复杂,涉及到先进的机器和工艺,需要有熟练工进行操作维护。“Korea Pro”表示,通过全面培训计划建立一支熟练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但这是一项耗时且资源密集的努力,建设管道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亦可能会带来重大的技术困难。

鉴于石油、天然气资源对韩国的重要性,从韩媒报道来看,韩国国内专家基本都同意,这一阶段尚不应该过多谈论勘探的经济性。韩国仁荷大学能源资源工学系教授申铉墩对“Korea Pro”表示,即使试验性开采没有发现石油,如果发现了充满水的储层,也将有助于韩国实现碳中和的努力。“我们将来可能需要掩埋碳排放,这些水库可以用于这一目的。”

但考虑到油气田开发的难度,相当一部分专家也都指出,韩国政府在公布相关消息方面应当更加审慎,而非草率提高民众对韩国跻身“产油国”的期望值。作为韩国最大保守派报刊,《朝鲜日报》一方面维护了尹锡悦政府的决定,但另一方面其评论员也承认:不少舆论认为,“尹锡悦的香槟开得太早了”。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因为胃痛去了医院。在做了超声波检查之后,医生却告诉你,不清楚你是得了癌症还是只是有个囊肿。”韩国全南大学石油和天然气工程教授李正焕(音)说,“总统的声明就相当于这个。”

在李正焕看来,“成功率是20%还是10%都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在过去,在钻探完成并确认某种发现之前,韩国国家领导人是不会宣布这样的消息的。”

6月3日,庆尚北道浦项迎日湾近海(韩联社)

据韩联社7日下午最新报道,韩总统室当天披露,总统室5月中下旬收到了产业通商资源部有关浦项近海可能蕴藏油气田的报告,在尹锡悦6月3日正式对外发布前一天,“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直接向总统报告了(此事),确定了发表结果”。报道还说,此次发表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总统室和产业通商资源部也只有部分相关人士知道其内容。

“‘东海存在14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这是需要总统亲自出面的事情吗?”《东亚日报》4日社论强调,作为最高领导人,总统的每一句话都有其格外分量。虽然发现潜在油气田这一消息值得韩国全国民关注,但是否一定要以国政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由总统亲自发表,仍存有疑问。

该文章说,尹锡悦虽然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各位国民冷静地关注钻探结果”,但政府已在发表过程中已咋咋呼呼地出面宣称,“作为深海矿区这是本世纪最大的开发事业”“储藏价值是三星电子市值总额的5倍”。“万一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承担后果当然也是总统自己的责任。”

4月中旬,尹锡悦率领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在国会选举中“惨败”。《东亚日报》表示,作为“灾难性大选”后沟通改革的一部分而启动的首场国政发布会,本应是一个从综合角度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焦点问题进行说明,寻求国民理解的场所。“但是,总统室在新闻发布会开始8分钟前,在没有告知内容的情况下就公布了日程,总统在突然发表4分钟后没有接受任何提问就离开了。”

《韩民族日报》则注意到,韩国石油公社过往一直持续对东部近海资源进行勘探并发布公告,但很少有政府官员如此大张旗鼓地通报消息。

报道举例说,根据石油公社2014年12月10日发布的报道资料,其“在东海发现预计可以确保庆尚北道地区使用22年的天然气”,钻前勘探资源量为现有东海气田的8-9倍。当时该消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只有几家日报刊登了简短的报道。

“这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通过钻探确认的勘探资源公告,也是因为时任总统和产业通商资源长官没有亲自发布消息。”《韩民族日报》6日写道,“相反,尹锡悦和安德根3日正式宣布,已找到最多140亿桶的勘探资源量,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资源开发的期待。”

韩在野党:想起釜山申博的“绝望”

在韩国,“浦项发现石油资源”其实也算不得“新闻”。

早在1976年1月,时任总统朴正熙就曾在新年记者会上宣布,韩国“首次在迎日湾附近发现石油”。《东亚日报》说,此时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机结束不久,朴正熙这一“宣言”令饱受痛苦的韩国民众对“韩国成为产油国”梦想成真的期待感倍增。

然而,正式钻探一年,却一无所获。《朝鲜日报》3日一篇评论写道:“日后揭露的事实近乎荒唐,钻井过程中作为润滑油投入的轻油被(当做钻探上来的原油)提捞了。”而最早韩国中央情报部送给朴正熙的那瓶“浦项石油样品”,是当时的中央情报部部长申植秀为邀功自行钻探的。

《韩民族日报》说,韩国迄今做了65年的“产油国梦”,但屡屡受挫。“Korea Pro”也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东南近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潜力就经常被提及,而成功发现的勘探却很少。

韩国最早的石油勘探可以追溯到1959年,当时韩国地质研究院在全罗南道海南郡牛项里地区进行了勘探,但没有发现石油。1964年至1977年,韩国又在浦项附近进行了勘探,但未获成功。到1981年,在庆尚南道和全罗南道的进一步勘探证明,这片地区不可能生产石油。

1979年,韩国成立了石油公社,专门从事国内外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存储。大约20年后,石油公社首次取得了重大成果:1998年,公社在蔚山沿海发现了一个气田,并于2000年通过钻探开发了“东海-1”气田,2005年又在附近发现了“东海-2”气田,这让韩国成为世界第95个进入产油国行列的国家。

“当时市场的期望很高,现在也是如此。”然而,“东海-1”和“东海-2”气田在2004年至2021年期间生产了约4500万桶石油后便枯竭,结束商业生产。《东亚日报》说,在17年的时间里,两座气田只创造了2.6万亿韩元的收入和1.4万亿韩元的净利润,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

“东海-1”气田设施(韩联社)

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7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尹锡悦政府突如其来的“产油国论”,让人联想到之前投入数千亿韩元,最终却让国民陷入绝望的釜山申办世博会一事。“虽然希望这次能成功,但真的令人担心。”

韩国在野党认为,尹锡悦或是故意无视此举可能带来的错误期待,借任内首场国政发布会宣布该消息来提高自己的声望,扭转当前不利局面。5月31日,民调机构韩国盖洛普发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尹锡悦的支持率降至21%,比此前一周下降了3个百分点,创下了其执政以来的最低纪录。

这项在5月28日至30日面向韩国1001名成年人展开的民调显示,对尹锡悦的否定评价高达70%,比此前一周上升了3%,创下了自尹锡悦执政以来的最高纪录。有15%的受访者因“经济、民生、物价”等方面的执政表现而对尹锡悦做出了否定评价,此外还有9%的受访者认为尹锡悦“沟通不足”,7%的受访者认为尹锡悦“整体上做错了”。

“Korea Pro”认为,除此以外,可能对尹锡悦造成政治风险、使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的是,他选择这一时机公布韩国或蕴藏可开发资源的消息,更加深了一种阴谋论——就在3周前,也就是5月16日,被认为与尹锡悦有关联的算命师“天空”发布视频公开预言,韩国“下面有很多石油和天然气”,“今后,我们将成为产油国”。

算命师“天空”(截图 YouTube)

“Korea Pro”称,“天空”被长期认为与尹锡悦有联系。韩媒此前有报道称,尹锡悦将总统府从青瓦台迁至位于龙山的国防部大楼的决定,也与这名算命师有关。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天空”影响了尹锡悦的决策,但前总统朴槿惠的殷鉴不远,韩国民众对总统与算命先生、巫术等等的联系颇为敏感,相关猜测盛行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政局不稳。朴槿惠被爆出亲信“干政”事件后,韩国社会有传言称,这位女总统依靠巫术等手段决定国政大事,这也成为导致她最终下台并遭到弹劾的因素之一。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韩国称可能发现“大型油气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3
尹锡悦上任两年争议不断,未来三年恐仍将阻力重重
​第一财经 2024-05-10
韩媒:韩国总统尹锡悦就夫人收受名牌包道歉
中新网 2024-05-09
韩国执政党选举落败尹锡悦“跛脚”,后续将面临哪些考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14
尹锡悦就韩国医疗界集体罢诊道歉
北京日报微信公号 2024-0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