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唤醒“课间十分钟”并没有想象的难
中国教育报 2024-05-21 09:33

近日,浙江杭州钱塘一小学课间操融入了精彩的功夫元素。小学生跟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展现出灵活的身手和矫健的步伐,整个教室仿佛成了功夫舞台。课间被唤醒,课间操因功夫元素的融入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引发了社会关注,备受好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校要求学生课间时段不能随意出教室活动。课间十分钟只允许学生喝水和上厕所,不允许下楼活动,不允许“串楼层”“串班”,禁止在楼道上追逐嬉戏,禁止在教室内大声说话……一句话: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课间圈养”的管理方式看似简单直接,实则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相关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课间活动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长时间坐在教室里,不仅会导致出现近视、肥胖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课间十分钟”的话题备受关注。为此,教育部多次明确严禁挤占学生的“课间十分钟”。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中再次明确“严禁违反国家规定的学生睡眠时间安排学生作息,或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可见,保障学生的“课间十分钟”,让课间动起来,是全社会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否保障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是学校是否真正落实“五育”并举的试金石。

如何唤醒“课间十分钟”的活力?杭州这所小学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不仅是功夫,象棋、五子棋、翻花绳、扔沙包等传统游戏曾经给“70后”“80后”的童年留下了美好回忆。比如,翻花绳就是一项能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手指精细运动”,它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和敏捷性,具有巧手、健脑、启智的功能。这些传统游戏融入到“课间十分钟”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锻炼热情,也能让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放松身心。这也提醒我们,破解“课间圈养”现象,唤醒课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风险。因地制宜、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利用好教室和走廊或者巧妙改造其空间,在户外增设户外活动区。如果区域有限,高楼层可以轮流到操场活动。如果担心安全问题,每个活动区域可以采取措施,安装监控设施、增派老师值日等。

总之,学校要为学生敢担当、敢作为,这样才能推动“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真正落地。相关法律也要为学校撑腰,要健全学生保险制度,为学校解除后顾之忧。家长面对孩子在学校正常的小磕碰时,也要理性对待,不过度追责。此外,舆论也要适当为老师们“减压”,让学校可以轻松上阵。

唤醒“课间十分钟”,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件再难也要去做的事情。希望我们全社会达成共识,共同努力,让学生得到适当的锻炼和休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魏学红,系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教师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课间十分钟也能发挥“四两拨千斤”效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经济日报: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经济日报 2024-05-23
教育部: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课间十分钟”
科技日报 2024-05-15
六成受访家长建议将课间活动纳入学校“双减”目标
中国青年报 2024-03-28
落实课间10分钟难在哪儿
中国教师报 2024-03-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