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帮信罪连续几年居刑事案件第三位 最高法:对受蛊惑沦为电诈工具人的学生依法从宽处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12:07

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2024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帮信罪已经连续几年居于刑事案件第三位,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帮信犯罪案件10.2万件,同比增长25.4%。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表示,要对受蛊惑出售出租“两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沦为电诈“工具人”的在校及刚毕业学生等依法从宽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表示,审判执行案件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责,一切工作都要立足这个职责。但不能机械办案、就案办案,必须在能动履职上下功夫。一方面,办案本身就是治理。法院审理案件、定分止争,这本身就会对社会治理起到一定影响。是因循法条、机械司法,还是有机融入天理人情,贯彻体现宽严相济政策,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治理效果大不一样。

“比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徐茂玉表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增多,其中大多数都是“帮信罪”。据统计,醉驾等危险驾驶犯罪、盗窃罪长期居刑事案件前两位,而帮信罪已经连续几年居于刑事案件第三位。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帮信犯罪案件10.2万件,同比增长25.4%。

他表示,实践中,一些学生受蒙蔽给电诈犯罪分子提供“两卡”而涉案。“两卡”就是手机卡、银行卡。罪不重,但涉及面广!一些在校或刚毕业学生由“校门”进“牢门”,不仅本人重归社会参加就业面临诸多障碍,而且亲属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此,法院坚持宽严相济,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分子,对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和境内协同犯罪人员,对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民法院重拳出击、从严惩处,该依法重判的坚决予以重判,坚决打掉电诈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同时,对受蛊惑出售出租“两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沦为电诈“工具人”的在校及刚毕业学生等依法从宽处理,同时加强教育警示,着力营造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以案促治、引领法治更为重要。通过司法办案,发现类案高发频发背后的社会治理问题,研究完善司法政策措施,促进问题解决。”徐茂玉举例,比如报告专门介绍的防治网络暴力问题。近年来,网络暴力问题比较突出,被形象地称为“按键伤人”、“按键杀人”。最高法院主动商最高检、公安部,推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网暴案件的公诉标准和程序,通过公权力为受害者撑腰,让网暴者付出代价。

实习生 谭丹宇 金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无所遁形
中国新闻网 2024-03-10
专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勇:对涉缅北电诈犯罪该依法重判要坚决予以重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一周年:用好法律武器向电诈犯罪说“不”
法治日报 2023-12-14
政法机关严打严防电诈犯罪护牢群众“钱袋子”
法治日报 2023-10-26
借卡赚钱套路深 小心沦为“工具人”
工人日报 2023-0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