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国人大代表宋燕:博物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 承担让文物“活起来”的新使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19:06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将逛博物馆、打卡展览当作一种休闲时尚,博物馆及其展品也以文创、数字产品、影视节目等亲切的方式主动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博物馆热”的背后是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博物馆作为连接历史与大众的桥梁,应该承担让文物“活起来”、传递人文关怀的新使命。

宋燕.jpg

此外,宋燕认为,博物馆应平衡好学术研究与亲民互动之间的关系。“在练好教育研究内功的同时,也要正确引导公众,避免博物馆发展过度娱乐化。”

“到博物馆去”受到青年人追捧

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

江苏的博物馆也在今年过年期间客流火爆,宋燕介绍,全省355家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总数超700万人次,同比增长率为130%左右。

宋燕表示,大概从2018年开始,公众特别是青年人走进博物馆的数量大幅增加。“普通双休日的客流量已和节假日、寒暑假的客流相当,逛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选项之一。”此外,从观众年龄层次来看,10-39岁之间的观众占7成以上。“我所在的南京市博物总馆去年接待游客近370万人次,其中10%以上为未成年人。”

宋燕认为,随着各地文博场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及一批文博单位制作的创意节目走红,文博爱好者找到了全新的博物馆“打开方式”,它也吸引来更多的年轻人。“云游”博物馆培养起来的受众纷纷进入线下博物馆,80和90后的亲子游甚至已成为主力军。“‘到博物馆去’成为了人们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就像吃饭喝水那么自然。”

“这背后的核心,是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宋燕说。

今年,宋燕的建议正与青少年有关。他认为,应该围绕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制定参考标准。例如,展览可以3D打印部分展品的形象,提供给盲校孩子触摸展品的机会;优化“小讲解员”志愿者项目,对于有些内容量大、讲解时间长的展厅,孩子可以只介绍其中一件文物,缓解“小讲解员”们的压力。宋燕建议,应当把“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建设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

博物馆应加强数字化建设

为适应新的受众、新的需求,博物馆也在悄悄做着改变。

宋燕介绍,近年来,全国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数字技术、沉浸式体验技术在博物馆中得到广泛应用。

她举例,有博物馆运用投影沙盘、多点触摸、全息成像、虚拟讲解员等多媒体手段与参观者实现互动,让他们更深刻了解历史。南京市博物总馆很多场馆都开始使用或者准备升级制作数字化展览展示。

宋燕建议,文博单位应不断加强文物的数字化研究,从完善基础数据的采集开始,逐步建立起数据资源库,使文物的保存、传承和传播更加规范有序。“数字化建设不仅是对博物馆保护、研究文物的新要求、新考验,也是博物馆提升传播能力的新课题。”

宋燕说,博物馆是历史记忆的珍藏地,是连接历史与大众的桥梁。“新时代博物馆需要承担让文物‘活起来’、承担人文关怀的新使命。”

引导公众正确参观博物馆

在“博物馆热”的当下,宋燕也提出了一些冷思考。

她说,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从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服务中愉悦身心、收获知识,是博物馆人的最大目的。我们也关注到了由于“博物馆热”,很多博物馆一码难约;展厅里也出现因只拍照不参观导致人流拥挤等情况。这种现象让博物馆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忧的是一些真正热爱博物馆,想静下心来学习的人受到了很大干扰。

“博物馆不是游乐场。我们还是要从专业的、科学的角度去解读文物,展现历史,依靠准确的文物信息对文物进行活化利用。在向内不断做好基本功的同时,也向外做好传播、宣传工作,引导公众正确参观博物馆。”宋燕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孩子们的博物馆课怎么上?
北京晚报 2024-05-27
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打开博物馆
人民网 2024-03-26
全国人大代表王春法:建议尽快出台《博物馆法》 解决综合博物馆入藏不畅难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数字化助力文物活起来 文物数字化创新联盟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4
博物馆该如何做好文化传承和科普教育
科技日报 2023-11-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