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运河附小师生走进副中心三大建筑记乡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3 08:00

1月12日,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迎来了一批特殊观众,前身为发电厂小学的运河附小师生、原小圣庙村等本地村民家庭,重返故地参观游览。他们走进三大文化建筑内回忆感悟、携手拜年、抒发乡愁,在高品质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副中心巨变。

下午1点刚过,运河附小的教师、学生家长就带着孩子们到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处集合,参观的第一站,定在了网红打卡地——北京城市图书馆。走进馆内,两座赤色书山高大绵延、蔚为壮观,营造了“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的优美意境。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北京城市图书馆,运河附小美术老师陈思佳很是兴奋,“搬迁以前,发电厂小学就在如今图书馆的位置,今天回到这里,感觉像是回家一样。”

对于曾经的发电厂小学,老教师们的感情都很深,徜徉在图书馆内的书山林海之中,陈思佳慢慢回忆起曾经美丽校园的点点滴滴:学校一进门是一片竹林,穿过竹林走进操场,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留下的是孩子们奔跑嬉戏的身影。再向前走过4层楼高的教学楼,背后还有一条银杏大道,秋天总是呈现出童话般的金色世界,定格在不少师生的相册和记忆当中。如今,这片银杏“长高”“长大”,化身为支撑起北京城市图书馆“森林伞盖”的144棵“银杏树”,成为了老校、新馆的情感链接。

为了留住这份记忆,运河附小教师特意带着学生们绘制了一本名为《遇见》的画册,将师生们对三大文化建筑的理解以绘画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学校一年级2班的牛子涵,画的是北京艺术中心的“帷幕”造型,待到后来真正进入其间聆听音乐,她感到,“如同走进了‘画’中。”教师赵玮则是创作了一幅《发电厂小学》,把过去校园的美景留存下来。当天,师生们特意把精心绘制的《遇见》画册送给了三大文化建筑的工作人员以及前来参观的观众,并向他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自豪。

移步到大运河博物馆,共享大厅屋顶状如船只、坚实厚重,主楼屋顶形似巨帆、高高扬起,将流淌千年的运河故事娓娓道来。“博物馆所在的位置就是拆迁之前的上码头村,以前我们家就在不远处的玉带桥附近,爷爷在我13岁那年种下的杨树,现在还在茁壮成长。”高二那年拆迁腾退、大三时上楼住进朗芳园新居,经历了副中心巨变的上码头村孩子钟雯,大学毕业后选择到运河附小担任教师,继续为家乡做贡献。

博物馆1层展厅内,“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影像展”正如火如荼举行,见到一幅拍摄于2017年的小圣庙村照片,让作为学生家长的老村民陈立感慨万千。“我平时喜欢听古琴音乐,过去常跑到中山公园音乐厅,听完回家经常半夜11点多了。现在北京艺术中心开到家门口,我们通州也有了高品质剧院。”陈立说,“副中心的蝶变发展,也让我们家孩子改变了对家乡的印象,小时候他一门心思想要跑出去发展,如今大学刚刚毕业,他立志要回到通州施展抱负。”

“三大文化建筑不仅是副中心乃至全市市民的文化高地,也是我们运河附小师生的情感寄托。今天的活动借为师生、家长文化拜年的契机,邀请他们重回故地旧址,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运河附小副校长李术伟介绍,接下来学校将充分挖掘和利用三大建筑的教育资源,研发“绿心·馆院”课程,让区域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活教材”,以高品质文化浸润学校师生。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京城市副中心400场文化活动邀市民热闹过大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6
百名日本企业家实地考察副中心,大运河畔拓展合作新机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4
今年开工!潮白河副中心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水润京华微信公众号 2024-01-24
近半月接待2万余人!“蝶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影像展”春节不停展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4-01-22
“疯狂上分”!有名又有趣,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大地图等您来打卡
北京通州发布 2024-01-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