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八九十个台阶苦了眼疾患者,北京同仁医院天桥能否加电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09 09:57

在崇文门内大街上,同仁医院东西两个院区中间,横跨着一座过街天桥。无论就诊患者,还是路过的市民,想就近过街,必须走这座天桥。上下桥八九十个台阶,对于眼疾患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甚至有老年患者在天桥上摔跟头。能否为这座眼疾患者通行需求旺盛的天桥加电梯?带着市民的这一建议,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场:眼疾患者天桥上奔波于俩院区

11月3日早上9时,崇文门内大街同仁医院天桥上行人不断,其中不少是就诊患者,还有拎着医药箱、身穿制服的医务人员。这座天桥东西两侧,各有两条步行梯道,坡度略有区别,一侧陡点、一侧稍平缓。但无论选择哪条梯道,从上天桥到过街后下天桥,大概要走八九十个台阶。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问题不大,可对于有眼疾的患者,尤其是“一老一小”,可就费劲儿了。

不到半小时,记者就在天桥上碰到三四个眼睛蒙着白纱布的小朋友。有的是被爸爸或者妈妈背在后背上,迈着沉重的步伐前行;有的是坐在手推车里,直接被家长抬上抬下数十级台阶。“天桥坡道太窄了,拉个小菜车还行,儿童车可推不上去。”一位刚刚把车抬下天桥的家长喘着粗气说。

采访当中,记者耳畔忽然传来“哎呀”一声,顺着声音寻去发现,天桥东侧步道台阶上,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摔倒了,整个人趴在台阶上,身边的儿子使出浑身力气,才把老人拽了起来。好在是有惊无险,老人没受伤。

“这梯道太窄了,两人并排走,竟然都能绊倒。太不方便老人了。”72岁的韩阿姨患有白内障,对于视力不好的她来说,上下天桥非常吃力,“根据(同仁)医院安排,我得在西区做检查,东区找门诊大夫看,免不了要走这天桥,要是有个电梯就痛快了。”

记者还注意到,这座天桥在连接西院区这端,明明设计了可以直接进入医院院内的梯道,患者能少走几步。但记者探访时,梯道却被一扇铁板封住,医院门口一位保安解释道,这是因为入院必须走大门过安检。

如果不走天桥,能否通过其他方式平面过街?事实上,这座天桥距离南侧的崇文门路口只需步行一两分钟,但在路口东西向过街,也需要上下台阶走地下通道。

追问:已建成天桥加电梯难在哪?

这座眼疾患者通行需求极大的过街天桥,能否进行改造优化,能否加装电梯?

记者了解到,这座天桥建于20多年前,此前相关部门研究过加装电梯的方案,但加电梯涉及到道路两侧多条地下管线腾移,还会占用医院院墙内空间,需要协调诸多单位,难度不小。此外,梯道宽度也受到人行步道条件限制,如果梯道“腿儿”太粗,路边行人通行空间被占,又会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关于人行天桥建设,目前参照的行业标准是《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而这个规范出台于1996年,至今已过去27年。翻看规范,没有任何关于电梯配建的表述。

2017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曾发布《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份征求意见稿加入了天桥自动扶梯或电梯的设置规定,包括:在车站、码头等人流密集(单位宽度行人交通量大于2500P/h)或携带重物出行的行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宜设置自动扶梯;与地面高差大于6.0米时,宜设置上行自动扶梯或电梯;要求满足轮椅通行需求时,应设置坡道,当设置坡道有困难时,应设置无障碍电梯。遗憾的是,这份征求意见稿发布后,至今没有查询到修订过的规范文件。

记者多方了解到,由于北京许多天桥建设时未装电梯,建成后补“挂”电梯牵扯到地下管线和周边设施改移、规划及道路红线变更、周边施工空间、环境景观因素,还涉及多个部门,以及日后保养维护,如果没有统一协调,很难办成这件事。

观点:天桥建设也应“以人为本”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修建天桥是为谁服务?”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首席代表刘岱宗指出,建设人行天桥,应该是服务行人更加安全过街,而不是人为设置障碍。

刘岱宗认为,在老年人居住聚集区,医院、车站等无障碍出行需求大的区域,应该优先考虑“平面过街”,如果道路太宽,可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如果这些地区已经建设天桥,则应尽可能加装电梯。对于环路、快速路、高架桥,不得不建设的天桥,上下台阶过高的,也应该配建直梯或者扶梯。

刘岱宗建议,北京正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管理部门可以同步排查人行天桥,以人为本,制定配建电梯标准,统一协调,为确有需求的天桥加装电梯。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八九雁来晴月夜,寒意犹在需添衣!
气象北京 2024-02-23
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手足口病、普通感冒的症状有什么不同
健康中国 2023-11-28
平谷区儿科服务医疗机构名单公布
高大尚平谷 2023-11-27
北京三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阵风最大可达8级左右!
北京市气象局网站 2023-11-27
每年饱受盗版困扰,《故宫日历》打假攻略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