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在外吃饭,带这2个字的菜千万别点!
健康全说 2023-10-02 09:30

难得放假,大家都跟亲戚朋友出去吃吃喝喝了吧~

在外吃饭,美味、实惠肯定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但养生君还是要啰嗦一句:吃得健康,也很重要。

特别是遇到下面这类菜,劝你还是避开吧,吃一次,都可能惹来大麻烦!

外出吃饭,带这2个字的菜别点!

鱼生味道鲜、口感好,不少人都爱吃。

然而,很多淡水鱼携带有肝吸虫活囊蚴,不煮熟吃,很容易得肝吸虫病。

《广东省肝吸虫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06-2010年)》指出,一些爱吃鱼生的地区,如广州番禺区,珠海斗门区,佛山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等,都是肝吸虫病高度流行区。

更可怕的是,有人只吃过一回就中招了!所以,别以为偶尔尝尝鲜就没事。

感染肝吸虫病后,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胆管炎、肝硬化等,甚至导致胆管癌、肝癌。

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进食鱼生史者的患癌风险,是未进食鱼生者的1.63倍。

很多人以为,蘸醋、酱油、芥末,或者配点酒,就可以杀死寄生虫。

太天真了!

除非是长时间、高浓度浸泡,否则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还有,别以为只有淡水鱼会长虫,海鱼同样是有风险的。

带鱼、鳕鱼、三文鱼都可能携带异尖线虫。在爱吃海鲜刺身的日本,每年就有数万病例。

异尖线虫主要“入侵”的是消化道。人感染后,轻则肠胃不适,重则引起消化道溃疡、穿孔。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看到菜单上有“刺身”、“鱼生”之类的字眼,最好都别点了!

毕竟美食那么多,不差这一种,你说是吧~

如果实在、实在是很想吃,怎么办?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指出,生鱼在-31℃的温度下冷冻至少15小时,可杀死寄生虫。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经过规范处理的冷冻鱼生。

至于一些餐饮店里来源不明的廉价鱼生,还是别吃!

提醒:如果曾进食鱼生,又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等不适,最好及时上医院检查。

另外,下面这几种菜式,也不太健康,建议大家不要常吃~

这3种菜已被医生列入黑名单,

劝你少吃为妙!

1、“干煸”、“干锅”菜

干煸菜,通常需要先用油将外皮炸到呈“虎皮”状。

经过一通高温煎炸,不仅热量蹭蹭涨、营养大量流失,还会产生杂环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至于干锅菜,它的大部分食材,同样需要先过油。

更不健康的是,干锅菜一般需要泡在油里长时间慢煮,最后大量油脂会被菜吸收。它的含油量,其实比牛油火锅还多。

吃油太多,肝肾代谢负担会大大加重,肠胃、心血管也容易出问题。

2、“水煮”菜

水煮牛肉、水煮鱼这些水煮菜,汤上面往往浮着厚厚一层油,是名副其实的高油菜。

以水煮牛肉为例,除了煮汤底要用油,煮好之后还要淋上一层热油,来激发香气。

一般来说,一份水煮牛肉的用油量一般在50克以上,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成年人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这道菜的油含量可以说是远远超标。

3、糖醋”菜

放假期间,很多人胃口不好,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常常很受欢迎。

但糖醋的做法,其实把“高糖、高油、高盐”的缺点全包了。

首先,酸酸甜甜的口味,肯定少不了大量的糖。一份糖醋排骨,可能就含有50~75克糖,轻轻松松超过全天推荐摄入量。

人们常说“要想甜,先放盐”,糖醋菜虽然吃起来不咸,但菜里的含盐量,比你想象的要高很多。

还有,外酥里嫩的口感,则来自高温反复油炸,肉类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当然,不是完全不让大家吃这些菜。节假日出去聚个餐,偶尔吃一吃肯定是可以的。

但是,平时不常下厨,经常在饭店、饭堂解决的,或是爱点外卖的朋友,还是得注意一下。

毕竟,在外吃饭不像自己在家做,可以少放点油盐,或者改良一下烹饪方式。日积月累,对身体的伤害还是不小的。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这种美食一到夏天就全网安利,但我劝你别吃
科普中国 2024-06-12
注意!这种水果最好不要生吃!
健康全说 2023-12-12
生食需谨慎,小心“虫”来袭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9-23
这些生肉能放心吃吗?
人卫健康 2023-06-15
少点这5类“吸油”的菜吧,不仅容易变胖,“三高”也跟着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2023-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