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滴滴打无人机”听过吗?农民能一键呼叫“飞手”来帮喷药
扬子晚报 2023-07-04 12:07

山东小伙朱梅楠大学毕业后,去北京做农业教授的科研助理,看到全程机械化给农业带来的便利,于是便辞职回乡,和几个小伙伴创办了植保无人机公司。

他们拓展植保无人机数字化服务,开发出了类似滴滴打车的无人机智慧服务平台,已为农民飞手群体带来增收累计超1000万元,部分飞手一年作业三万亩,年收入达到十五六万元。“农民有非常多的经验和技术,也有很多好的想法。他们接触了新鲜事物之后,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让我觉得做农业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朱梅楠说。

辞职回乡做农业 无人机让农民“服了”

朱梅楠是青岛胶州市人,2012年从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和国际贸易双专业毕业后,他到中国农业大学跟着一位教授做助理,从事桑树和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工作。

当时,在农业的耕、种、管、收四个环节中,耕、种、收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田间管理这方面的机械化,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2015年左右,开始有无人机作为试点样机在农业上应用,“当时无人机造价非常高,作业性能非常不稳定,只能说是一个演示工具。”不过,朱梅楠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认识了几个小伙伴,其中有一位从事过警用无人机和消防无人机研究,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创业,把无人机用到农业领域。

于是,他们凑了100万元,2017年1月回到青岛成立了青岛一粒粟农业科技公司,“其实第一台机器在公司成立之前就开始研发了。”

起初,家里人比较反对他们从大城市回来做农业创业。产品没有做出来的时候,也没法去和家里人很好地沟通,“只能几个人闷着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通宵达旦工作。”

研发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遇到多次失败。“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们的机器前期调控有一些偏差,很容易导致无人机定位不准。在田间地头,经常有树或电线杆,测试的时候,有很多次飞机飞过了,哪怕只偏差一米,也很容易撞到前面的树。万一撞到,我们可能就要把整个机器的机械构造推倒重来。”

朱梅楠等人在青岛找到一位农民,想用他的一块田地当试验田。因为植保无人机是全新的事物,而且和传统种地经验有点相悖,农民不太能接受。他们就跟农民们打包票,如果出现虫害或病害没控制住等问题,他们来负责。

“我们2017年用的试验田有十来亩地,省水、省人工的效果特别明显。跟种植户再去聊的时候,他说以前这10多亩地打药基本上需要两三个人,从早打到晚才能打一遍,我们用飞机去打药,可能一二十分钟就打完了,特别节约工时。看到科学技术给传统生产带来的改变,种植户们很高兴,还主动帮助我们去推广。”

玉米地里中暑晕倒 农民给的建议“接地气”

2017年9月份开始种玉米的时候,朱梅楠等人的第一款植保无人机定型了,他们便开车拉着无人机去内蒙古、吉林、广西等地推广产品。

开拓市场和研发机器有很大不同,因为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有差别,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

朱梅楠回忆道,有一次在玉米需要打药的季节,他们到东北做推广,那时气温大概有40摄氏度,东北的玉米长得有2米多高,玉米地里非常闷。他们有一位同事在地里测试效果时,直接中暑昏倒。

好在那段时间,正是农业植保无人机开始兴起的时候,朱梅楠抢到了市场先机,2018年在全国销售出去100多台机器。没有出现漏打,作物没有生虫,效率远高于人工,农民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朱梅楠说,他们的产品也一直在升级,2017年推的第一款飞机是六旋翼的,2018年以后主推四旋翼无人机。载重量也在不断升级,从10升升级到了30升。2023年,更是推出了40升的无人机。

在和一线农业劳动者交流的过程中,朱梅楠也学习到很多东西。随着载重量越来越大,无人机的搬运也越来越不方便。他们起初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但在作业场看到飞手自己焊了一些架子和滑轮用来装卸无人机时,他们也得到了启示。

开发机器的时候,朱梅楠等人拿不准用十字喷头、一字喷头还是扇形喷头,后来在种植户那里收获了好建议。“有种大田的希望用扇形喷头增加喷雾,雾化会非常好。果农会跟我们讲扇形喷头雾化量很大,但是打不透,希望用一字喷头。于是,我们让无人机可以适配不同类型的喷头,适应不同场景的作业,这就是根据农民的反馈做出的改进。”

开发无人机服务平台 “飞手接单很快,态度好”

随着最近几年农用无人机市场慢慢趋于饱和,朱梅楠等人也拓宽业务范围,把对飞手的服务作为后期工作的重点。

很多飞手购置了植保无人机之后自己用,或者依靠周围熟人的介绍寻找业务,和农户的需求不容易对接。疫情期间,朱梅楠等人研发了一款无人机智慧服务平台,有“呼叫飞机”和“我要接单”的选项,作业类别有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十多种。

“像滴滴打车一样,农户和飞手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需求和服务,让更多闲置的无人机用起来。无人机作业的数据,在平台上能够详细看到,不至于飞手说打了多少地,农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数据在我们平台上都能看见,用户在交易完成后还可以发表评论。”朱梅楠说。

果然,在平台上可以看到用户评价。“飞手接单很快,按约好的时间来打药,一百多亩地不到两小时就喷好了,节约了不少功夫。”“无人机喷洒农药真是太方便了,像这样高科技的农业机械应该多多推广,我们肯定大力支持,服务人员态度好,非常感谢。”

朱梅楠说,推出这个平台之后,加上后期社会化服务越来越多,虽然植保无人机市场竞争激烈,但是他们的公司基本上稳定了下来。朱梅楠还表示,平台是开放性的,不仅服务于公司的飞机用户,其他品牌无人机用户只要取得了相关的认证,有相关作业经验,都可以接入进来。他们这个无人机智慧作业平台参加了不少创新创业比赛,先后获得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创业比赛一等奖,农业农村部创新创业比赛三等奖。

目前,平台上已经有300多个注册飞手,4月到5月是小麦作业季,今年这两个月平台上完成作业差不多30多万亩次,已服务亩数总量达到320多万。有些飞手一年能播撒两三万亩,仅靠无人机服务就能获得十五六万元收入。

“我觉得做农业是挺有乐趣的一个事情,农民有非常多的经验和技术,也有很多好的想法。他们接触了科技之后,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现在经常跟员工说,没事就多到田间体验,跟老大爷们去聊聊天,然后再回到公司,看看如何去转化,如何更好地为农民们服务。”

文/宋世锋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西安市高素质农民无人机飞防技能大赛举行
西安晚报 2024-04-15
无人机稻田喷药“误伤”邻田莲藕 责任谁来承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30
从消费级飞向工业级市场 无人机“负重”前行
第一财经 2023-09-09
无人机课堂开在田间地头
中国青年报 2023-07-18
让科教融汇服务乡村一线:无人机课堂开在田间地头
中国青年报 2023-07-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