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古籍保护要善于向社会“借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1 14:0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古籍则承载着我们的文化根脉。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三方联合主办的“同心护珍宝 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引发了舆论关注。

在展出的39件已经修复完善的珍贵古籍中,国家图书馆重点藏品《永乐大典》的“湖”字册的修复是重中之重,难度最大,尤其惹人注目。修复前,此册《永乐大典》前后书衣已经面板脱落,书脊完全缺失,书衣内层纸板也已经严重分层空壳,丝绢面料严重缺损。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基金帮助下,国图修复团队全力修复“湖字册”,使用专业仪器、科学分析各种数据和成分,甚至模拟了一部同比例的“大典”进行修复尝试,修复效果超出预期,为此后继续推进珍贵古籍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

古籍既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华古籍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对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岁月的变迁之中,古籍极易受到损害。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从2007年便已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保护住了一大批珍贵的古籍,但由于总量多、各地保护能力参差不齐,古籍保护依然存在很大压力。

盛世修文,丹青著史。看着焕发昔日光彩的“湖”字册,惊叹于现代修复手段的“神奇”和专业人员的妙手之余,社会力量参与修复保护的做法也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保护古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和急迫性可谓不言而喻。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古籍的修复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通常情况下似乎只能由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孤军奋战”,其他人爱莫能助。

据悉,目前全国现存古籍5000多万册(件),有1000多万册(件)亟待抢救性修复。待修复的古籍数量浩大,无论是修复人员数量还是修复速度,都严重不匹配,其背后所存在的专业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薪资待遇缺乏吸引力、工作前景局限性较大、高水平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

一方面是专业人士不足、资金不足等导致许多珍贵古籍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心人”焕发了对古籍的喜爱并愿意为古籍的修复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有感于此,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古籍保护要善于向社会“借力”,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字节跳动公益三方的强强联合,堪称典范。据悉,首批资金1000万元定向用于三方合作开展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公益项目,本次展览除了以实物展出古籍修复成果外,还展示了该项目支持下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成果与古籍活化利用成果等。

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保护古籍不只是将之修复保管好,更在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古籍不能束之高阁,但鉴于古籍的“娇贵”特点,很难满足公众查阅的意愿。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困扰人们已久的古籍保护与利用矛盾已然有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推进,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等,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

在这方面,社会力量无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据悉,字节跳动公益就与北京大学携手推出“识典古籍”数字化平台,依托字节跳动OCR(文字识别)、NLP(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助力中华典籍数字化整理,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目前,识典古籍平台已上线1100余部古籍,可谓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体两面的,需要在“好用”与“用好”上下足功夫。此次展览彰显了字节跳动作为社会力量介入古籍保护领域的独特价值,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希望字节跳动凭借自身技术和产品禀赋等优势,能够在古籍保护上持续发挥更大价值,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到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共同守护中华文化的根脉。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世界文化遗产《创世纪》双语知识库上线,“中华古籍资源库”新增古籍数字资源千余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7
修复15万余册古籍要百余年!古籍保护面临多重难题
半月谈微信公号 2023-06-04
修复完成!104册件珍贵古籍重获新生!走近古籍修复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6
104册件珍贵古籍修复完成 《永乐大典》“湖”字册将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6
“4·23世界读书日”来国图,系列活动感受阅读快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