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聚焦金融街论坛 | 上交所蔡建春:超6成科创板公司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2 21:35

11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致辞时表示,科创板支持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取得积极成效,上交所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安排,鼓励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

蔡建春表示,科创板支持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科创板已上市486家科创企业,IPO融资额超7300亿元,占同期境内A股市场首发融资总额的40%以上,总市值超6万亿元。科创板的推出,打通了创投在科技创新行业“募投管退”全环节,疏通了堵点,带动了创投公司投资拟上市企业,约97%的企业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仅医疗健康和半导体领域股权投资金额已超过5000亿元,较科创板推出前增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支持一批打破国外垄断、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成功上市并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提升了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自主性和安全性。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目前已汇聚中芯国际、沪硅产业、龙芯中科等80家企业,占A股同行业公司约六成,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下游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设备、材料全产业链。此外,生物医药领域上市107家,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和集聚地。在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以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也集聚了一批特色企业。

蔡建春介绍称,科创板公司上市后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力度,近三年研发支出年化增长率达29%,年均研发投入强度约13%。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681亿元,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科创板公司在多个面向科技前沿的新兴领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形成一批代表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目前,平均每家科创板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20项,累计8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超5成公司的产品或研发项目瞄准或实现进口替代。今年以来,科创板还涌现了近30家为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进程提速增效的龙头企业,占新上市公司比例超过20%。

科技人员和创新项目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实现,进一步激发了科学家创新创业动能。从已上市公司情况看,超6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4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的公司超过120家。超3成科创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项目,近5成科创板公司参与国家重要科研专项。271家公司上市后推出357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员工超7万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科创板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前三季度共计实现营业收入7822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归母净利润891亿元,同比增长25%,均显著领先其他板块。蔡建春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硬科技”企业的活力与韧性。

他表示,新征程上,上交所将继续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支持科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提升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安排,鼓励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持续完善上市审核标准,不断优化“硬科技”企业筛选机制。深入推进“开门办审核”,进一步提高审核公开、透明、可预期水平。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作,更好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支持领域,推动更多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企业融资发展。

二是继续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功能,提升服务科创企业能级。持续推进关键制度创新,研究进一步完善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特色的股权激励、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制度,优化询价转让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完善科创板做市配套机制建设。不断优化发行定价机制,助力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支持科创债发行,不断拓宽科技创新领域的多元融资渠道。

三是持续优化市场生态建设,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优化综合服务体系,坚持服务关口前移,发挥“星企航”信息咨询和全国各地数十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的软硬件功能,凝聚培育科创企业的共识。完善科创指数系列布局,丰富ETF产品体系,便利中小投资者分享科创企业成长红利,引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履行好监管主责主业,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打击市场乱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上交所发布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上交所发布 2023-07-21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澎湃新闻 2023-06-08
进一步优化科创属性具体要求 上交所强化科创板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3-01-01
上交所修订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
中国证券报 2023-01-01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继续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功能
中国证券报 2022-1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