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期待健康码互通互认进入“快车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3 16:00

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下,横向上,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了跨部门“大数据”共享机制,并依托国家疫情防控管理平台等数据枢纽实现跨部门数据应用;纵向上,向各地及时分发多部门比对形成的风险人员数据,为各地开展“网格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做到“四早”“四清”。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健康码”成为出行必备。然而,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千地千面”的“健康码”登记查验也给出行带来不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各地各部门自主开发了一些防疫小程序。这是疫情防控主动应对之举,也与当时各地缺乏统一健康码,也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有关。不过,随着各地健康码正式实施后,尤其是实现全国互通互认后,这些五花八门的防疫小程序在有些地方并未完全退出,给市民生活、出行等造成不便。

一个小小的健康码,蕴藏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智慧。“健康码”互认既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解决精准防控和复工难题,又可以节约返岗复工时间,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地在“健康码”互认中还面临一些壁垒和障碍,亟需打通“堵点”、填补“断点”。如,不少基层防控人员还是只认本地“健康码”,仍存在没有感染的居民进入时无法“自证身份”等现象。

目前,疫情外部输入风险犹存,各地防控的严格程度不一,有些非重点地区的无症状感染者很可能成为“漏网之鱼”。一个本来手持绿码的人,一旦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健康码也可能隐性变质,流动起来反而更加危险。当务之急,除了在技术上做文章,相关部门更要从制度上疏通堵点。为让健康码发挥更大作用,必须进一步打破地区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快推进各地健康码跨地区对接与互认,让居民实现跨区域“一码通全国”。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数字化治理能力是考题中的一项。从技术层面看,各地“健康码”已具备了互认共享基础数据。此前,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发布了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可能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县域疫情风险等级数据库,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统一互认。如何促使健康码全面落实落地,惠及不同民众的切实需求,推动健康码跨省、跨区、跨界互联互通,是促进当前疫情防控、人员流动、企业正常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技能证书异地互认互通应“规矩”先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5
国家卫健委正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 广州部分新增感染者为游泳场所、KTV共同暴露人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2
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
央视新闻 2022-09-02
推进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这些省份和地市已在行动
澎湃新闻 2022-08-11
中央纪委网站:核酸结果互认便利出行,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2022-08-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