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安宁疗护服务加速推进 95家医疗机构设安宁疗护科、开放安宁疗护床位650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4 11:48

安宁疗护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当下,本市正持续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工作。4月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北京市安宁疗护服务媒体沟通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期,鼓楼中医医院、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机构全部通过评价验收,完成首批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的任务。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有95家医疗机构设置了安宁疗护科,开放安宁疗护服务床位650张。通过科学谋划,本市建立了以社区和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综合连续、机构和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全市已开放安宁疗护服务床位650张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小娥通报,近年来,为适应老年人多样化、差异化的安宁疗护服务需求,本市持续加快构建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探索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在2022年,本市出台了《北京市加快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优化安宁疗护服务资源布局、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等8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到2025年,每区至少设立1所安宁疗护中心,全市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不少于1800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普遍提供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老年人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工作目标,为北京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

王小娥表示,为不断适应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本市整合了全市医疗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扩增安宁疗护机构数量和床位数量。包括引导综合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设置安宁疗护科,支持在肿瘤科、疼痛科、老年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设立安宁疗护床位,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为安宁疗护中心。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有95家医疗机构注册了临终关怀科(安宁疗护科),28家医疗机构设置了安宁疗护床位,开放安宁疗护服务床位650张。与2020年底12家医疗机构设置64张安宁疗护床位相比,服务供给有了大幅提升。

首批6家医疗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

为了探索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模式,本市通过试点先行、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2016年,本市在15家试点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2017年和2019年,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4个区分两批纳入全国安宁疗护试点;2020年,确定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为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并遴选北京老年医院、首钢医院、清华长庚医院、隆福医院、海淀医院等9家医疗机构作为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示范、引领、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2022年和2023年,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推进医疗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纳入了民生实事项目。2022年,鼓楼中医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回民医院、海淀医院、通州区老年病医院、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机构已经全部通过了评价验收,完成了首批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的任务。

王小娥表示,通过统筹全市安宁疗护服务资源规划、布局,本市建立了以社区和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综合连续、机构和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引导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有序提供安宁疗护服务,二、三级医院主要为突发急性病变或身体、心理症状较重、需要住院治疗的安宁疗护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中心主要为需住院治疗的安宁疗护患者提供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主要为诊断明确、症状轻且稳定的安宁疗护患者提供机构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

据王小娥介绍,这些机构既有三级医院,又有一、二级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既有中医特色医疗机构,又有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机构,还有民族特色的医疗机构,既为全市安宁疗护机构的发展打造了示范样板,又为安宁疗护的患者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安宁疗护是什么?住院标准有哪些?记者探访试点地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5
北京共19家医疗机构转型为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7
北京年底将至少再添4家安宁疗护中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20
推广安宁疗护理念 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全国联席会成功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4000家
新华社 2023-1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