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促来临,平台要给我送奖上门?近期所谓“刮刮卡”“感谢信”都是“刷单”陷阱
解放日报 2024-06-05 07:00

最近,上海辟谣平台后台收到不少网友询问,随着“618”电商大促启动,收到了来自不同平台的“奖品”“红包”,它们都是真的吗?

记者调查发现,网友反映的“奖品”和“红包”有真有假,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信息被泄露、部分企业违规促销。

“感谢信”实为“刷单”陷阱

在网友提供的线索中,“一眼假”的是已经频繁出现的“刮刮卡”“感谢信”。

记者看到,近期出现的卡片内容换上了“喜迎618”的主题,声称主办方是淘宝、京东、天猫、美团、饿了么、松下电器、双立人等知名平台和品牌,刮刮卡配有一封感谢信,表示奖品是平台和品牌为答谢客户准备的,获奖的消费者“扫一扫”卡上的二维码,联系客服后,即可享受30分钟内送奖上门服务。

这一套路已被多次澄清。公安部门表示,如果市民添加了“客服”为好友,很可能掉入不法分子设置的“刷单”等陷阱。不法分子会用小恩小惠让受害人以为“刷单有礼”,继而诱导受害人下载非法软件,骗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账户信息,或者用“理财”“刷单提现押金”等方式,直接骗取钱财。

要防范这类陷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理睬这类刮刮卡、抽奖卡和感谢信,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无门槛”大额红包有水分

相比“刮刮卡”和“感谢信”,本次“618”期间出现了让人真假难辨的“消费券领取通知”。

有网友反映,收到短信提醒他领取“618消费券”。短信称,他已获得“上海地区首批红包”,需要在当天24时前点击相关链接领取。记者尝试点击了网友转发短信中的链接,出现了“618盛典年中大促”的页面,红包金额高达24618元,并且“全品类无门槛”,还列出多家电商平台的标志。

点击“立即领取”后,出现了某电商平台的“618”广告,还能跳转至该平台。调查发现,优惠券确实来自某电商平台,但既不是“24618元”,也不是“全品类无门槛”,而是分散在不同品牌、不同品类中。比如,有的是“九折券,满1元可用,支持部分个人护理品”,有的是“100元券,满1000元用,支持部分热水器”……

进一步调查发现,通过“618消费券”短信链接,还能跳转到其他电商平台领取优惠券。各种优惠券让人眼花缭乱,不过都不是“无门槛”,更没有“24618元”。

此外,所有的优惠券并非只针对上海地区消费者,也并非“24点前领取有效”,而是贯穿整个“618”期间。

那么,谁发布了这条“消费券”短信呢?经过仔细查找,记者终于在跳转页面末尾发现了线索。经核查,该页面的技术支持方是注册在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广告发布等。结合页面显示结果看,这条短信其实是该公司发布的广告,目的是为不同平台促销引流。

陷阱频现,问题到底出在哪

更值得深思的是,不论是消费者收到的刮刮卡、感谢信,还是领券短信,都有一个关键点:谁泄露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地址、手机号码?

业内人士分析,平台、平台商家、物流企业都有可能,“因为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涉及很多环节——在平台注册时,会留下个人信息;在消费过程中,商家、物流企业也能获得部分信息。”

追查源头需要主管部门、相关平台各司其职。比如,刮刮卡、感谢信等,通常有发件地址等信息,主管部门可以查一查,发件方到底是谁,如果涉嫌违法犯罪,可以依法查处。至于广告企业的宣传行为,涉及的平台理应承担审核责任;如果纵容或默许广告企业发布虚假信息,平台或商家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广告企业群发短信的行为,则应接受主管部门及运营商的约束。

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千万不要相信莫名出现的奖品、奖金、红包等,不要轻易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更不能参与所谓的“刷单返现”。

还有,针对“钓鱼式”营销短信,消费者不用理睬,直接删除即可。要知道,在这类短信中,所谓的“拒收回复‘R’”“退订回复‘T’”等表述,本身就是“钓鱼”行为——消费者如果真的回复这些字母,未必能退掉这些短信,却很可能“告诉”发送者,“这条短信有人看到了”,反而让对方有了可乘之机。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中消协:今年“618”不做数学题 以次充好、退换货、保价成新话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7
广发卡的618大促 为“国寿616”客户节带来双重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半两财经 | 取消预售、AI加持、短剧带货…今年电商618促销玩出新花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又到年末,“剁手族”小心赠礼骗局
解放日报 2023-12-13
送上门的双12红包 “扫走”消费者五万多
第一财经 2023-1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