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写作|姚维儒:莲花池外少行人
汪迷部落 2024-05-09 20:00

2023年5月11日,江苏高邮汪迷部落文学社“追寻汪曾祺足迹”云南行一行人,与昆明五华区文联的交流座谈会在联家小学圆满举行。座谈会由著名学者、中国蒙学会副会长、五华区作协主席郑千山主持,会议特意邀请了与汪曾祺有交集的吴然、张昆华和陈立言等老一辈作家到场交流分享。在现场让我们见到了汪曾祺珍贵的墨宝真迹,实属难得。

首先交流的是吴然老师,他是著名少儿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然说,汪曾祺先生有不少充满着人性之光和童真之美的文章,也是中小学孩子们都能诵读的,比如散文名篇《葡萄月令》《故乡的鸭蛋》等。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多次徜徉于昆明莲花池畔,后以诗记之:“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因为收在了汪先生脍炙人口的《昆明的雨》中。所以此诗许多读者都比较熟悉。

吴然回忆道:“1987年春,汪曾祺与邵燕祥等名家受邀采风滇西,返回昆明时,吴然与几位本土作家前往连云宾馆拜见。当时汪老没有外出,无事静坐,专等我们似的。他招呼我们坐下。开始有点拘束,说到请他写字,他笑了,说写什么呢?汪老点了支烟抽着,看看我们的纸笔,说还是自己用惯的笔好使,可惜没有带来。他试了试笔,用行草第一个给我写‘莲花池外少行人’这首诗。给王洪波写的是‘无欲则刚’吧,换了字体;给李玉昌写什么已记不得了,给何真则画了一枝淡墨荷花,题一行小字……”

如今忆起,从不抽烟的吴然依旧激动难耐,且怀着一丝愧疚,“得了汪老墨宝,我很过意不去,因为整个过程中我除为他续了续茶水,竟连一支香烟也不曾敬他。”

会上,吴老向大家展示了汪老为他写的“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的条幅,此条幅字迹天然、通透、流畅、飘逸,品相也极好。他还向大家展示了他收藏的汪曾祺有关书籍和报纸,其中有汪老给吴然签名的《晚饭花集》。

在吴然书房里,除了汪曾祺先生亲笔题赠的诗歌书法作品,对面挂着一幅“文坛祖母”冰心先生手书的“小桔灯”。作为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宛若多年前那个纯粹依旧的小小少年,就这样端坐于自家书房中两位大前辈之间,任由回忆流淌,任由天真绽放。吴然说汪老的作品多数都读过,汪老是他的大偶像。1997年5月16日,当汪老辞世的噩耗传来,吴然悲痛流涕。

著名文学家陈立言向大家展示了他手绘的旧昆明地形图,从中可以了解到当年昆明的人文地理及西南联大师生们的活动范围和轨迹。

87岁的张昆华精神矍烁,声如洪钟,兴趣盎然地向大家展示了汪曾祺于1996年为他画的莲花图,并简叙如何得到汪老莲花图的经过。读张昆华的《汪曾祺的白莲花》让我知道了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汪曾祺在他写云南一系列的文章中,写了缅桂花树、尤加利(即桉树)、仙人掌、木香花、叶子花、白茶花、牛肝菌、鸡枞菌、鸡油菌;写了翠湖的多孔石桥、圆圆的小岛以及堤岸上的柳树:“柳条拂肩,溶溶柳色,似乎透入体内”。所以,他在借用苏东坡“故乡无此好湖山”之后加写了自己的诗句:“长堤柳色浓如许。”

1997年1月,温暖如春的昆明,汪曾祺参加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率领的作家代表团再一次去玉溪出席“红塔山笔会”。会后返京前在昆明稍事停留。1月13日下午,张昆华去作家代表团住宿的佳华大酒店拜访汪曾祺。张昆华说:那绿叶相拥的白莲花,真是越看越美,堪称文人画中的精品。汪老微笑着连连摆手,并解释创意:之所以画白莲花送我,是为了弥补10年我们去翠湖看荷花而荷花尚未开放的遗憾…….

然而令人深感悲痛的是,汪曾祺这次来昆明,不幸成为他生命中对“第二故乡”的最后访问。汪曾祺从昆明飞回他“第三故乡”北京4个月后的5月16日,因突发急病而与世长辞。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专栏|跟着好玩儿的大教授探访莲花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专栏|跟着好玩儿的大教授探访莲花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专栏|莲花池:捍卫北京肇始的“生命印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专栏|莲花池:捍卫北京肇始的“生命印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翠鸟、苍鹭、红喉姬鶲纷纷现身 莲花池公园成鸟类迁徙热门站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