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
经济日报 2024-06-12 11:00

当前,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如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荒漠化综合防治不是单纯的防沙治沙,而是要实现保护与治理并举、治沙与致富共赢。

科技治沙是必由之路。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离不开科技创新,“三北”工程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生态工程都是在科技支撑下启动和建设的,并在建设中不断提升治沙科技含量。例如,针对干旱区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断流和湖泊面积锐减等水生态恶化问题,低覆盖度治沙理论等多项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全面提升了“三北”工程的科技水平与质量,为解决水资源刚性约束探索了新途径。目前,我国正聚焦荒漠化防治重大科技需求,在水资源合理利用、植被恢复模式、乔灌草相结合以及防沙治沙工程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增添科技利器。

在科学治理的同时,也要坚持治沙与致富同行,以生态治理带动沙产业发展。经济林果、沙生药材、沙漠旅游等一系列“绿进沙退、点沙成金”的鲜活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沙产业的核心在于“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要创新发展节水、低碳、环保型特色产业,例如“光伏+治沙”新模式、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实践证明,利用沙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生态产业,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共赢,是实现沙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道路。

当前正处于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大力弘扬“三北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同时,要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文/杨文斌(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努力构筑更加牢固的北疆万里绿色屏障 “三北”工程攻坚战进行时
新华社 2024-06-18
外交部:中外荒漠化治理合作让绿色绵延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地平线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内蒙古防沙治沙逐渐告别“人海战术”
新华社 2024-06-17
累计造林4.8亿亩 “三北”工程: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科技日报 2024-06-17
中国“三北”工程攻坚战已完成造林种草约4000万亩
中国新闻网 2024-06-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