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不断续写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07:05
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造林406.9万平方公里,接近于半个中国的大小,是世界上最大的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防沙治沙,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大胆探索、艰苦奋斗、驰而不息,才日益绘就了美丽中国的绿色基底。要不断续写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就必须突出重点、统筹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一年前的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一年来,掀起了集中会战、规模治沙的热潮,“三北”工程攻坚战实现良好开局,一片片绿色不断延伸、扩展,祖国北疆绿色长城更加牢固。

1978年,党中央作出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三北”工程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三北”工程攻坚战,强调指出,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

“三北”工程区面积占我国陆域国土的近一半,工程区分布有东北平原、河套灌区、河西走廊、新疆绿洲等农产品主产区,是“向森林要食物、向草原要食物”和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重要基地。“三北”工程涵盖北方防沙带、东北森林带等我国生态安全重要区域,分布着全国84%的沙化土地和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国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态最脆弱的地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关键地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对于中华民族拓展生存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意义重大。

2021年—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造林406.9万平方公里,接近于半个中国的大小,是世界上最大的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防沙治沙,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大胆探索、艰苦奋斗、驰而不息,才日益绘就了美丽中国的绿色基底。要不断续写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就必须突出重点、统筹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一年来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实现良好开局表明,只有突出重点,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瞄准主要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推进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治理,才能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扩绿方面,必须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树、乔灌草一体,因地制宜开展造林种草治沙和老化退化林改造修复,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在兴绿方面,必须努力探索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工程建设“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以林下经济、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绿色产业,推进沙区美、百姓富。在护绿方面,必须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严格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防虫等灾害防控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同时,要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我们一定能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续写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内蒙古黄河“几字弯”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12万亩
新华社 2024-06-18
努力构筑更加牢固的北疆万里绿色屏障 “三北”工程攻坚战进行时
新华社 2024-06-18
北京举办“三北”工程建设宣传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外交部:中外荒漠化治理合作让绿色绵延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地平线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内蒙古防沙治沙逐渐告别“人海战术”
新华社 2024-06-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