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 看青海如何一体化保护治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4 20:32

今天(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青海省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

青海:生态保护上突出制度性创新

会上介绍,青海率先建立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三江源国家公园率先建立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祁连山国家公园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民生发展、民族团结融为一体,首创了“村两委+”社区共建共享模式,青海湖国家公园形成了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迈出坚实步伐。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青海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突出体现为“一增、双减、三优”。

“一增”就是“绿色家底”更加增厚,草原植被盖度达58.12%。

“双减”就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实现“绿进沙退”。

“三优”就是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保持在96%以上,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青海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比如,“光伏羊”的故事。在沙漠戈壁上铺上光伏板,风速降低50%,水分蒸发量减少30%,昔日的荒漠戈壁长出了绿草,牛羊又回来了,牧民亲切称之为“光伏羊”,实现光伏发电、生态改善、牧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

青海坚持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创造性地设立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14.6万牧民放下牧鞭守护生态,吃上了“生态饭”。其中许多生态管护员因与大自然离得最近,拿起了专业相机,扛起“大炮筒”,成为摄影师,不少作品还获了国际大奖,他们拍摄的是动物,展示的是生态,体现的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文/记者 王世玉 熊传刚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青海湖2023年冬季巡护监测完成 赤麻鸭成越冬水鸟绝对优势物种
央视新闻 2024-01-01
海拔4300米 青海玛多警民携手冰湖救牦牛
中国新闻网 2023-11-29
青海湖国家公园拟建范围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15
我国部署51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法治日报 2023-07-14
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展如何?一组数据带你了解
央视新闻 2023-07-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