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填补空白!我国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技术取得新突破
央视新闻 2024-03-07 23:2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在南黄海海域完成海上试验验证,获取单柱、连续、低扰动500毫米大口径柱状沉积物7.89米,创造了该海域大口径柱状沉积物的最长取样记录,填补了我国大口径沉积物取样领域的技术和装备空白。

传统柱状沉积物取样器取样口径多在110毫米左右,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取样管口径变粗,取样口径的加大带来了取样管连接困难、贯入深度小、管内样品脱落、吊装困难等诸多问题。

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重力释放+往复式夯击”全新设计理念,采用立式收放、在线通信控制、可视化、搭载多类水下传感器的作业模式,海试期间取样系统工作稳定,5次作业全部顺利回收,单次取样长度最长达7.89米,并取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低海平面时期的陆相地层样品。

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主要用于大陆架埋藏态古人类遗址考古研究,大口径沉积物样品更易获取保存完整的地层堆积或古人类遗迹/遗物,对于认识古人类迁徙路径、定居模式、早期航海起源和理解史前人类对海平面及气候变化应对方式等关键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系统的成功海试应用,将有效支撑我国东部陆架沉积环境与早期人类遗存探查等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升我国在大陆架范围早期人类文化文明起源考古研究领域的科研认知水平。

文/记者 王伟 柳栋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穿越千年复原北周武帝容貌 DNA技术破解历史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9
“实验6”科考船圆满完成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1
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成功 我国加速氢能产业布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0
深海考古 科技含量有多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17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和二号沉船遗址水下调查获重要新进展
央视新闻 2023-06-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