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强化司机心理健康管理,筑牢道路客运“安全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07:10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修订印发了新版《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细化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具体规定,是客运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工作准则和重要指引,也为管理部门实施安全生产监管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版《规范》的一大亮点就是细化了驾驶员安全管理要求,明确加强驾驶员心理疏导、精神慰藉,防范驾驶员行为异常。这一规定切中时弊,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对于客运驾驶员群体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客运服务质效,更关乎其个人和公共安全。大量案例表明:很多客运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心理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驾驶员情绪不稳定或者患有心理疾病,是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时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近年来,各地客运驾驶员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少数客运企业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留下的安全漏洞看似很微小,就像一个“针尖大的窟窿”,但有可能“透过斗大的风”,酿成客运事故,危害驾驶员本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11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抓紧对能源、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进行深入细致排查,彻底整治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到实处”。各地应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严”字当头,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监管执法,督促引导辖区客运企业抓早抓小,全面排查隐患、堵塞漏洞,筑牢客运安全“堤坝”。

强化驾驶员心理健康管理,是道路客运安全生产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意。为此,各客运企业应严把入职关,对拟入职驾驶员加强心理评估;建立完善在岗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加大心理状况检查力度,在驾驶员每次上岗前进行“面对面”观察、测试,等等,多措并举、持之以恒,将那些心理不健康者排除在客运驾驶岗位之外。

一些驾驶员在遭遇婚恋失败、亲人去世等重大变故时,尤其容易神情恍惚、情绪失控,甚至走极端。为此,要锐意开拓创新,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下好驾驶员心理健康“先手棋”。比如,探索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驾驶员遭遇重大变故列入报告内容,及时开展家访、谈心谈话等活动,有效掌握驾驶员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实现防患于未然。

此外,还需锐意创新,善于运用科技力量,提升驾驶员心理健康管理质效。这方面,一些客运企业已作出了有益探索。比如,北京为部分公交车司机佩戴智能设备——可以监测生命体征、收集睡眠和锻炼数据的健康手环,助力判断司机是否抑郁、焦虑;又如,安徽铜陵等地公交企业引入智慧岗前自助服务系统设备,检测公交司机的身心状况。事实也表明,驾驶员心理健康管理因为插上了科技“翅膀”,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各地相关部门、客运企业应认真学习贯彻新版《规范》,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强化驾驶员心理健康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如此,不仅能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客运交通事故发生,也有助于打造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驾驶员队伍,推动客运事业焕发勃勃生机,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细微之处
中国青年报 2024-05-22
校园心理健康,需要过五关
半月谈 2024-04-29
家校医社携手,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光明日报 2024-02-22
刚性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具有联动效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6
强化司机心理健康管理,筑牢道路客运“安全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最新评论